科学教学离不开生活实际

作者: 张大为

摘 要: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课堂教学要想有生命,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自己学习的空间和思维,在掌握科学技能和技巧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真正的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生活; 实践; 经验; 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65-001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通常以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方法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学生学习都是被动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方法完全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新课标明确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倡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改革释放了学生的天性,发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优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让课堂灵动?我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创设生活场景,解决科学问题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科学课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要从学生生活中找引子。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有个问题:比较空气和水,我刚上课就请学生帮我解决问题,我需要找东西。我问学生:“谁带水杯了?”全班小朋友都举了手。我又问:“谁的水杯是透明的水杯,还要有刻度。”这个问题的设计是要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生很快就拿来了两个有刻度的空水杯,我做好记号。接着我请学生观察:装满水的杯1和没有水的杯2(装满气体)。我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学生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我杯1有水,杯2什么也没有。我追问:你们确定杯2真的是什么都没有吗?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时候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我请学生仔细观察我的实验操作过程:我先把杯1的水缓缓导入杯2,让学生观察,学生看到了气泡,当杯2的水达到一半的时候我停下来让学生观察,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还不能告诉我答案,接着我往杯2中放入一个塑料小球,再往里面继续蓄水,学生惊奇的发现小球随着水位上升飘出瓶口,杯2水满了。这时候学生惊奇的发现并说出了杯2中有空气,杯1中的水把空气挤压跑走了。这个演示实验留给学生的印象不是很深,有些学生还不能清楚的明白这个实验。接下来我请学生进行小组实验,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感受空气和水碰撞之后会发生什么?学生最终总结出:空气和水的比较结果一是:空气和水以不同形态存在。结果二是:空气和水比较后发现:空气比水轻,水比空气重。结果三:空气会流动,水也会流动。我总结的时候说: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会发现早上喝果汁和牛奶,空碗和空杯里是空气,倒了牛奶和果汁以后,空碗空杯里的空气被牛奶和果汁挤压跑走了……液体比空气重,空气比液体轻。

二、注重生活实践,解决科学问题

三年级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三课比较韧性一课要研究的问题:认识塑料。学生上这节课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说出塑料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用品,如塑料杯,盆,碗等。但是,学生对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如何用的更健康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学生清楚明白塑料的特性,我向学生详细讲述和演示了塑料制品加工的全过程。我又拓展教会学生两个辨别有毒和无毒的塑料制品的方法。做了个简单的实验操作1:把一小块样品放入水中,看漂浮。操作2:点燃塑料袋后看颜色,闻气味。教学生学会在购买塑料制品时要注意看,摸,闻气味。认识塑料制品原料的英文缩写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普及绿色环保知识和学会节约能源,在生活中我们学会使用塑料制品。一节课的时间还不够,我们还要在生活中活学活用,在学习写字的时候不要把塑料笔套塞在嘴里,以及塑料回收再利用……

三、积累生活经验,解决科学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在陶行知的生活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生活范围之广实于教育,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课堂教学要想有生命,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自己学习的空间和思维,在掌握科学技能和技巧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真正的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中,我们学习认识弹簧测力计,同时要解决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个有趣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之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家里买菜买物品时使用的大多是电子秤或杆秤。对于重量单位只知道用斤两,或克和千克。但是在研究运动和力大小的过程中对于这一类的弹簧秤实验还从未亲自试验过,上课时设计用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测量物体的力的大小会碰到问题。如何了解力的单位是牛,1牛约等于100克力?

我们已经熟悉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测量力的大小还要知道它的单位。那么力的单位是什么呢?它和一个人的名字有关,我出示牛顿的照片,点击课件帮助学生认识牛的来历。眼睛,耳朵感官的刺激帮助我们的大脑接收信号。接着我出示板书:牛N,我指着刻度板左边的刻度让学生观察,告诉学生就是用牛来做单位。再指着测力计让学生观察:指针的右面还有什么呢?让学生找出还有“克力”。然后对学生解释“GF”克力是我们生活中常用来表示重力的单位。1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1克力。用字母GF表示。观察好测力计我设计了一个问题,“牛顿”和“克力”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讨论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我让学生观察刻度板,一牛对应着多少克力。接着板书1牛≈100克力。解释说:一牛约等于100克力,因为100克力是0.98牛,所以1牛约等于100克力。我再次让学生在刻度板上找一找。然后出示课件:刻度板上一大格表示多少牛?

师:看一看这个刻度板的一小格代表多少牛?

生:小格代表0.1牛。

师:会认读测力计了吗?老师考考大家。出示三道测力计读数图。学生认读。

师:这个测力计最大能测量多少牛?超过5牛的物体还能用它测量吗?超过的话测力计会怎样?所以我们用这个测力计测量的物体必须控制在5牛。

课堂时间是宝贵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在人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在教学活动中要彰显学生的个性,让课堂灵动起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