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让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的矛盾
作者: 黄俊芬摘 要:幼儿在幼儿园进行各种活动交往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的介入是能很快解决问题,但会对幼儿造成依赖的心理,使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地锻炼。针对班上常出现“告状”“打报告”的现象,教师可以尝试从小班开始一直到大班让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的矛盾。
关键词:尝试; 商量; 合作; 智慧; 解决; 矛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98-001
《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但学前儿童年龄较小,当他们在幼儿园进行各种活动交往时便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介入是能很快解决问题,但会对幼儿造成依赖的心理,使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地锻炼。在班上常出现“告状”“打报告”的现象,教师的工作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繁琐。因此我们可以从小班开始一直到大班,尝试让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的矛盾。
一、尝试让幼儿用商量的语气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意思来解决交往中的矛盾
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善,而儿童常常为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才与别人进行沟通交流。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玩具,你想要他也想要。一张椅子一个用手拽着,另一个也用手拉着,而旁边还有张椅子却没有人拿。他们往往相持不下,互相不让。有的以哭来威胁对方,有的以攻击行为使对方妥协,教师往往忙着处理这个,解决那个。一般情况下,小班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如果有的孩子就是坚持不给,我就会让这个孩子对他说:“我玩一下就给你。”总之,教会幼儿用商量的语言向对方表明自己的意思来解决交往中的矛盾,这样幼儿既能在一起继续交往,又能化解许多的矛盾,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行为规则。同时教师对说的好的幼儿以及解决矛盾成功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引导大家去模仿,促进幼儿主动地说,使幼儿的语言得到自主发展的同时,也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尝试让幼儿通过合作分享解决交往中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的孩子语言词汇也在不断的丰富,也更有自主意识,他们对于自己的意愿有一定的坚持性。如果同伴之间还继续使用商量的办法解决交往中的矛盾,有一些孩子不一定会配合。这时我们便可以让孩子通过合作分享解决交往中的矛盾。这样既化解了他们各自占有的欲望,也培养了他们合作的能力。此时我们让孩子学会说:“我们一起玩吧。”这样孩子们会愉快的继续交往,通过自己的观看,操作,分享彼此的快乐。心理学家认为随着儿童学会采纳别人的观点,感受到别人情绪的移情作用渐趋成熟,儿童会对别人行为正确分析,更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行为,这样能进一步提高儿童交往能力。
三、尝试让幼儿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自己交往中的矛盾
《学前教育》2010版第7-8期有一篇题为《和平角落的故事》文章。这篇文章是丁乐老师针对大班幼儿交往出现问题所写。文章主要写为了鼓励幼儿自己去面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尝试去解决同伴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丁乐老师通过“和平角”让幼儿在面临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促进幼儿发展。大班的孩子自主意识更强了,以“自我中心”的心理特征也较明显。但通过小班和中班这两个阶段与同伴交往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规则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当他们在交往时发生了矛盾,我们要教会孩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一次户外活动结束后,我发现大班两个孩子拿茶杯同时到达接水的水箱旁边接水喝,两个茶杯推来推去,一个也接不到水。这两个孩子本来都想快点喝到水,可结果一个也没有办法喝到,两个人同时看着我,我用手指指自己的脑袋,意思是自己想办法。只见他俩相互看了一下,快速的伸出另外一只手“石头,剪子,布”一次定输赢,赢的先接水喝,输的等一下。这样就解决了矛盾。还有一次美术活动孩子们都在认真的绘画,可有两个孩子在嘀咕着说话,我悄悄的听了一下。一个孩子说:“不能在桌子上画,你应该在纸上画,不然你会把桌子弄脏,你的衣服也会被弄脏,回家还得要你妈妈洗。”另外一个孩子点点头说:“我知道了,我不画到桌子上了。”一些孩子到了大班有一定的分辨对与错,好与坏的能力。如果发现别人做错了事就会及时的提醒他应该怎么做,使这些孩子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老师给以肯定和鼓励,孩子们相互模仿,巩固孩子对规则的意识。丁老师说:“老师要敏感的观察孩子的需要,把握好孩子的个体差异。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有目的的关注,有计划的指导。对于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时,老师要直接指导。”像丁乐老师举的事例一样,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孩子不小心碰到另外一个孩子的身上,或者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的玩具弄倒了,等等。这样的矛盾我们首先应该让孩子主动的说“对不起,我帮你弄好”等。直接指导孩子认识各自的错误,以及解决的方法。特别是对于有行为问题的孩子,老师要做有心人,要让他们融入到集体中去。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在解决自己交往中的矛盾,如解决成功的要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如不成功的要给以帮助。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这样的行为在与别人交往时会发生矛盾,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化解矛盾。使自己从一个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变成一个能够认识好坏,能够遵守规则的孩子。
尝试让孩子自己解决交往中的问题,经过三年与同伴交往经验的积累,孩子对班级规则是非常清楚的了。孩子对于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可以懂得承担责任,学会合作和分配,学会竞争,可以表现自我的才能。当然正如丁乐老师所说,我们老师时刻要做有心人,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机会,要以正面的引导孩子,要多鼓励多表扬,引导孩子多模仿成功方法。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认识到别人的观点和需要,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与想法,学会与同伴相处。在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的矛盾时,对于解决矛盾成功的孩子要多宣传,多肯定。使其他孩子如遇相同的交往矛盾能够模仿其方法,提高他们以后独立自主的处理一些事情的机智,幼儿在交往中增进友谊,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