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带着趣味进课堂
作者: 顾利民摘 要:趣味的课堂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带着趣味性进行物理教学,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趣味; 课堂; 提高;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06-001
初中物理是物理知识的入门,学好初中物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拥有基本的初步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趣味进课堂,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具有良好的个人教学风格,强有力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术手段。如何带着趣味走入课堂,笔者浅析如下。
一、带着趣味的物理历史趣闻进课堂
趣味的物理历史趣闻对引起初中学生的求知欲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如初二物理相对运动这一章节,可以通过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从脸旁抓住一颗飞行的德国的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故事。运用此故事之后便可以设疑,为什么那个飞行员有那么大的本事,真的还是假的啊?如果是真的,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教师利用这一设计,便可以使学生知道其中的奥妙,引入课题物体相对运动。又比如,在讲浮力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个生动有趣的古代“王冠之谜”,阿基米德澡盆里装满了水,阿基米德慢慢把身子沉了进去。哗啦,水不断溢了出来,他一下子从澡盆溢水的现象中受到启发,意识到从盆子里溢出来的水就等于人体进入水中的体积,如果在容器里装满水,把金冠沉进去,根据溢出的水量,也就可以知道王冠的体积了。想到这里,阿基米德忘记了自己在洗澡,光着身子从浴盆里跑出来,大声喊着:“解决了!解决了!”进而发现阿基米德定律。新课的这样引入,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浮力这一章节的学习兴趣中。
二、带着趣味的物理魔术进课堂
魔术本来就是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和思索的一种活动,在物理课上教师演魔术,无疑更加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方法必定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魔术这一方法功不可没,用魔术的物理实验启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正所谓大物理,小魔术,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向学好物理迈进,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沸腾与沸点时,教师先在大烧杯中煮沸一杯“水”,然后将手伸进煮沸的“水”中,结果老师表现中很舒服的样子,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沸腾的不是水,是醋,因为醋的沸点很低,而且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所以不会伤害到人。学会了每一种液体都有各自的沸点,沸腾的特点温度保持不变这一道理,学生们就非常清楚了。再比如初二平面镜成像这一环节,自制一只魔术箱,表演时将开口的方形空箱面对学生,把一张百元大钞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纸币“不翼而飞”了,而从空箱前端放百元大钞竟然变成2张百元大钞。物理魔术的应用会使学生顿时兴趣大增,效果斐然。
三、带着趣味的语言艺术进课堂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课时语言的感染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语言风趣、幽默、生动、准确,一定会使学生愿意听,想听,注意力一下就集中起来了,课堂有效性必然得到提高,教师本身也能提高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对学生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的好处颇多,最重要的恐怕就是提高兴趣,加深记忆,效果尤其明显。比如势能动能机械能这一章节中,教师举例:一片树叶落下时,在座的各位想必是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或者上面的吊扇落下时,你们必定望而生畏,鸡飞狗跳吧。物理教师第一节课可以这样介绍物理,教师理物理先物再理,必定越理越清楚。在发现学生开小差时,不要大声辱骂和批评,可以这样告诉他:“又坐在那里思考人生了是不是?选择生还是选择死?”“听到没有啊,有些同学像伟人的雕塑一样。”在讲到好的物理方法时,可以故作玄虚地说:“我这方法一般不外传。”在复习阶段可以来一句“你们只有平时不懒洋洋,考试的时候才能喜羊羊”;在学生考试失败时,告诉他“你受的不是打击,是历练”;在新授结束举例巩固时,来一句“做几个小题目玩玩”,诸如此类的语言,会让学生一下子喜欢你,喜欢你的课,效果自然来了。
四、带着趣味的问题悬念进课堂
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探求的心情,那么就会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巧问学生感兴趣的趣味问题,目的在于尽量地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探讨,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比如讲到天平时,来一个有趣的问题,提供8个看上去颜色和形状都完全相同的球,告知学生有一个球是空心的,稍轻一些。怎样只用天平称两次,就把这个球找出来?比如讲到滑轮组这一环节时,事先将组装好的滑轮组放在一黑匣中,演示时上端提线,下端线进入盒中,结果出线比进线长得多。问题来了,这套东西功效怎样?有何必要?最后给学生示范实验组装和探究用力和用距离的两大关系,这样的悬念问题为学生的积极探索奠定了基础,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五、带着趣味的实验游戏进课堂
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物理实验本身能培养学生的乐趣和观察能力,能更有效学到科学知识和技能。初中阶段的许多实验可以将部分精心包装游戏化,这样比纯粹的上课实验效果更有效。比如讲到惯性的时候,做一个运乒乓球游戏,把几个乒乓球放在桌子上,每个兵乓球上都扣一个杯子。参加游戏的同学,要手拿倒置的瓶子,并且瓶口不能用任何东西挡住,连同瓶内的乒乓球一起运到前面的终点,比谁先到,谁方法最简单。比如在学势能动能机械能时,要求参赛选手从2米的高空自由落下,可以自行设计鸡蛋保护系统,使得一枚生鸡蛋在此系统的保护下而不致摔破。再比如生鸡蛋和熟鸡蛋辨认游戏,在不破坏鸡蛋的情况下看谁能最快最准的从十个鸡蛋中取出哪些是生鸡蛋哪些是熟鸡蛋。这样兴趣来了,参与面多了,大家学习的效果自然好了。
最后笔者认为,带着趣味的竞赛活动进课堂,对学生的成功激励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比如基本概念抢答赛、物理规律猜谜赛,物理四维导图竞赛,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取得成功,以成功激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