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兴趣点驻足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作者: 王苏苏摘 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很多学生的兴趣点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上,而在玩游戏或上网。针对以上现象,笔者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提出了如何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兴趣点驻足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兴趣点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29-001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去学习和探索。调查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很多学生的兴趣点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上,而在玩游戏或上网。针对以上现象,笔者对如何让学生兴趣点驻足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和探索。
要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感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放在首位。
一、精心设计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精彩的情境导入能够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热情。设计的情境应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选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排版时,我向学生们出示了他们刚刚结束的运动会上的场景图片。学生们看到他们熟悉的身影,顿时来了精神。在这种氛围下,我顺势引出了本节课的任务:“在运动会上,我们班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为我们班赢得了荣誉,我们是不是要为他们设计一个电子小报宣传一下呢?”学生们在这样一个熟悉亲切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中。
二、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持久保持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较强,几乎70%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上机操作。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将学习内容融入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中,学生为完成任务积极主动地查找、学习相关知识,通过有效地自主、协作学习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知识的内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以任务为主线,因此教师应重视任务的设计,既要涵盖学习目标,又要能够持久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图像信息的设计与加工》一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为他们所在社团设计展板的任务。我校学生社团活动非常丰富,很多学生都参加了社团,他们对此非常熟悉,并乐意将自己的社团介绍给大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同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任务:1、基础任务:对原有素材剪切并合成。2、提高任务:利用文字、画笔、图像调整等工具润色并美化作品。3、创新任务:自主发现并尝试Photoshop新的图像加工工具,进一步美化作品。这样,每位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每完成一个层次的任务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更高层次任务的欲望。
三、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忽视或抹杀学生学习主体的教学,必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努力使自主学习成为学生主要的学习形式,为其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目标。教师在下发学习任务以后,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教师指导等方式,尽快让学生理解并分解任务,明确完成任务所需学习的内容,不至于在自主学习时迷失方向。
其次,为自主学习及时提供资源和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影响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如:学案、资源站点、微课资源等。教师也要走到学生中间,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以启发和引导。对积极投入自主学习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肯定,从而保持自主学习热情。对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帮助,进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
四、合理、灵活地组建协作小组,缩小差异,增强自信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智力、非智力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缩小差异,增强自信,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小组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实现学生互教互学,优势互补。协作小组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组建方式:
1.稳定组。这种协作小组是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就建立好的。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每组选一个水平相对较高且负责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对本组成员进行监督、任务分配、评价等。在课堂教学中,协作小组协作完成教师下发的任务,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每位同学都有所得。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根据对各协作小组的观察做适当的调整。
2.活动组。活动组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临时组建的小组。在信息技术复习课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每位同学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将每个知识点都讲一遍,必将引起部分学生对已经熟悉的知识点不感兴趣,浪费学生课上宝贵的学习时间。我采取为每个知识点选择一位优秀的学生担任临时组长,上课时学生们自己选择自己不会的知识点,到相应组长处集中组成临时小组,由组长向组员讲解这一知识点。这样学生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有的放矢,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五、设计丰富多彩的交流展示形式
丰富多彩的交流展示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可以采用组内和组间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组内展示由组长带领各组员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组间展示由教师组织各小组展示协作学习成果。展示可以由课上延伸到课外,对于在课上展示过程中出现的较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将其放在学校网站上展示,以激励学生的学习。
总之,要让学生的兴趣点驻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全面了解学生,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之生动有趣,才能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时刻保持对信息技术浓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一凡.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探究[J]科技资讯,2012(22)
[2]张葆华.让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充满活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