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互动”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几点思考

作者: 王丽

摘 要:在导学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平等者的身份、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关键词:导学互动; 社会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36-001

淅川县教体局强力推进适应我县教学实情的新教学模式:“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教体局领导的深入督导下,该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并在全县试验级段的课堂教学中快速实施,下面我结合本人深入教学一线的实践,浅谈“导学互动”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一、变“先教再学”为“先学再教”

课前预习,原本是教师的常规教学手段,这个手段的直接好处就是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这种促使学生发展,掌握学习技能的手段,被快节奏的课堂忽略了,造成课堂教学中“教师启而学生不发”的尴尬局面,从而使教师们发出无奈的感叹:现在的学生太不用心了。试想一下,一个学生突然面对陌生的教学文本,没有任何知识构建,他又能说什么?做些什么呢?“导学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中强调“导学提纲”的编写,其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也是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反馈和老师精讲点拔的依据,更是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教再学为生学再教。我们知道品社课程综合了历史、地理、经济、法律、公民教育,伦理等学科的知识内容,不是对各门学科的知识进行简单相加,而是强调以历史为经,地理为纬,其他学科知识渗透其间,构筑动静交错的人类社会立体模型,这就更需要课前教师精心编写提纲,重视引导学生课前通过不同途径搜集资料来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熟悉。一个对所学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在思维上就比其他学生先一步找到知识归类体系,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探索欲望更强烈,他们的思维会更敏锐。当他们的思维有一定深度时,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推敲教师课堂中引发的问题。

二、变“教师引导”为“导学互动”

回顾过去的课,依据的是一种预定的假设状态下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牵”而不是“导”,我们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沿着事先预设好的思路走,虽然一环扣一环,激动人心,但那是教师的需要,教师的行为,学生的作用就是将教师的匠心衬托得更加独到。然而现在的导学互动课堂教学已经把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学围绕着教转”的课堂教学彻底打破了。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以导学提纲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以此为出发点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使学生达到对所探究内容了如指掌的程度。“导学互动”使过去静态的课堂教学变为动态的课堂,学生在动态中学习,不但有效地吸纳知识,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创新精神。

三、变“听”为“做”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按照这种观点,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做”,变“听”为“做”。在导学互动课堂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某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当小老师,帮助某方面成绩差的学生,知识与技能互补,达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训了学生的协作精神。所以说,社会教学应该由简单的问答式向独立思考后的同伴合作式转变,强调学生经历探究问题的体验,使其成为积极的学习活动主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探究交流,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思维活跃而且凸显个性,避免了只有好学生动口动手,困难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的现象,克服了教师不能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不足。

四、变“权威者”为“参与者”

在导学互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平等者的身份、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教师不是把教知识作为唯一的目的,而是把重心转移到以知识为载体,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教师由“独奏者”的角色变为“伴奏者”的角色,从传授知识的“权威者”变为“激励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学生发现真理。教师热情的鼓励学生,耐心地等待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巧妙疏导,善待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满腔热情的,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为他们创设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不同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学会欣赏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到自己在集体中很重要,自己提供的信息能够帮助同学们研讨,让每个学生都不断地认识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扬起自信的风帆,积极主动的去探索,逐渐培养参与学习的活动情感。

谈到情感,人的认识是一种复杂的活动,不仅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还是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不仅是理智的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在品社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全面通过情感陶冶,充分调动学生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学生思想高度集中,在情绪愉快饱满和精神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相信,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肯定是快乐的,也肯定是轻松的,这就是我们最大的希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