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感悟

作者: 黄志英

摘 要:农村中学要真正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信息素养非常困难,原因在于教师的责任心、危机意识、专业素养,努力领会新课改的本质,理解素质教育目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进步。

关键词:责任心; 危机意识;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38-0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了解信息技术相关知识是每个人的基本素养,会计算机基本操作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学会基本操作,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但在农村中学要真正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信息素养非常困难。原因在于:一是信息技术非高考科目,师生、领导对此不重视;二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差别很大,有些学生从未接触过电脑,而有些学生很熟练,教学差异性较大;三是教科书中要学习VB、Flash、Photoshop等多种学生从未接触过的软件,而课时较少,很难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下苦功夫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需做到:

一要有责任心。人们把教师称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喻为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很多教师认为只要自己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好,升学率提高就行了。因为这也是很多家长满意的答案,是学校满意的答案。但是,很多学生只是答题机器。因此,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仅有责任让学生成绩好,更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而不是陷于枯燥的题海中,培养学生个性,让学生也满意。

二要有危机意识。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尤其信息技术这门课,有的学生在有些知识上,可能超过老师,也许会出现学生提问而教师无法解答的现象,这严重影响教师的权威性。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不能只是一桶水,必须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有的老师会说:作为最基层的计算机教师,在学校不仅仅只有教学,还负责打字、学籍管理等其它杂七杂八的事儿,用于钻研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没时间学习。我们应有危机意识,只有不断学习进取,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三要具备专业素养。信息技术课一周只有两节,教师必须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1.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制作FrontPage动态网页时,首先展示静态网页,让学生回顾的同时,再展现动态网页,这种对比导入让学生眼球一亮,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高效地完成动态网页制作。

2.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教师都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所以课程整合是必须的,尤其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例如在Excel图表制作教学时,让学生明白图表的作用和制作方法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何制作数学中经常用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让学生解决了信息技术课程问题,更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在其它课程方面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不仅是从书本获得理论,也要从生活中感悟知识。在介绍编程中涉及到变量的概念,尤其变量交换这种抽象问题时,我就准备了一杯橙汁,一杯可乐,让学生明白变量其实就是一种容器。并且让学生想办法自己动手,把橙汁和可乐交换。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动手实验,深刻明白变量的概念,而且顺利解决变量交换为什么要采用第三个变量作为跳板了。

4.精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改要求老师讲授时间在15分钟内,尽量让学生自己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充分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备学生。在上课时对于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学,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而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要领。此外,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加强巡回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发现的问题。

5.任务驱动。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就是任务驱动。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能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的能力,因为完成同一种“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并不一定完全要按照教师和教科书上讲的方法,可以在方法上进行各自创新,这就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6.小组合作。杨振宁博士指出,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都是不可能的。而信息技术课更有条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在上机课时,我采用兴趣分组,利用网络技术,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协作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各组之间合作、交流、评价,提高创新学习的能力,发挥个性,培养团队精神。

7.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适当的教学评价对学生作用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课程可以尽量在每节课结束前留5分钟时间进行教学评价,通过让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验操作后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关注他人、组内互评或小组间互评,并进行评比和总结,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巩固和完善,引导其逐步提高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紧迫的危机意识,超强的责任心和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努力领会新课改的本质,理解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进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