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之外的延伸

作者: 姬芳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本之外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40-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灵活的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外延伸,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中提高语文能力!

一、写一写,由“仿造”促就“创造”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的练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课文是很好的写作教材,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亮点”,或结构清楚或语言生动或观察仔细或感情真挚或想象丰富,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这种亮点,并学会运用,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如教学《小镇的早晨》一文,可以让学生仿造文章写小镇的特点时采用的先总后分的结构,写一篇《小村的早晨》《小村的傍晚》《学校的早晨》等。学生学完课文后其实对先总后分的文章结构很熟悉了,这时就需要及时的运用,使它在学生的心中牢牢扎根!

《燕子》的开头: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燕子的灵动!何不让学生也仿造其写法写一种动物呢?

所谓独创的能力,就是经过深思的模仿(伏尔泰)。王羲之临摹了许多书法家的书法之后才自成一体。学生仿造出来的文章或许生硬,或许粗糙,但是只有让学生不停的仿写,才能促就学生自己的创造啊!当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仿写,教师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找准亮点,让学生乐于仿写,易于仿写!

二、读一读,由课内到课外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作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叶老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一篇课文结束了,阅读还没结束。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把阅读延伸到课外。

可以由节选向原著延伸。如教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林冲,介绍梁山及其梁山好汉,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梁山好汉的故事会,使学生对《水浒》产生兴趣,进而进行阅读。

可以由名家名著向名家作品选延伸。如教学完李白的古诗,可以引导学生收集李白作品并进行背诵积累,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可以由作品向同类作品延伸。如学完《自相矛盾》,就可以让学生收集寓言,学完《嫦娥奔月》,就可以收集神话故事……这样不仅仅是教学一个故事,而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领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主。通过一篇文章去传递某种精神,去阐释一代人的品质,一个时代的思想,力度不够,厚度不够。需要教师在让学生对文本材料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

三、演一演,由“内化”促进“生成”

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内化生成为自己独特的体验,可以通过表演体现。演员看了剧本可以将文本演得活灵活现,又不失自己独特的个性!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加强语文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一方面原因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利于他们进行表演。另一方面,天真活泼好动的儿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表演课文的活动。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在演中品味,在演中感悟,在演中理解,在演中升华。小学教材中有许多适合表演的文章,我就设计让他们表演,充分施展他们在课堂上的才能,这样有利于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不但可升华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表达和再创造的能力。

1.课本剧表演

比如在结束教学《九色鹿》一文时,我说:“同学们也可以当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下课后,他们积极性非常高,自发分了小组,分了角色,写了台词,做了头饰,排演了一遍又一遍,最后的表演给我们带来许多欢笑。当然不能用专业的眼光来评价他们的表演,但是他们演的很用心,很投入,这就够了。

2.朗读表演

有些课文,课上完了,并不等于教学就完了,它还有好多事情可以去做。比如在结束教学《二泉映月》后,由于这篇课文感情丰富,适合学生进行配乐朗读,我就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表演比赛。同学们借磁带的借磁带,练习的练习,最后班里一位会拉二胡的同学还带来了二胡,来了个现场表演。他们兴趣高昂,一曲《二泉映月》拉得委婉动听,一篇《二泉映月》被朗读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需要。”通过这样的表演,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何愁学不好呢?

源于课本,又不局限于课本,这就是课外延伸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样的延伸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是多么开阔啊!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