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演绎精彩课堂

作者: 徐敏敏

摘 要:经常听人们说起某某老师在课堂上喜欢说废话,那么到底什么是废话?我们一般认为废话就是没有意义的、无聊的话。更何况是在课堂上的废话,那可是犯了课堂教学大忌的。但是课堂上的“废话”真的有那么可怕么?我认为恰当的“废话”不但不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反而会是课堂教学很好的润滑剂。对此,我深有感触。

关键词:课堂; “废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78-001

一、适当的“废话”能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遇到一篇比较难懂的课文,按部就班来讲的话,学生很难理解,听不明白自然也就提不起精神。如果能在讲课前插入一些“废话”,那么这些绘声绘色的“废话”就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的集中起来。这时候再转入正题,学生就会很容易的融入到这节课的氛围中去,因而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会提高很多。

比如我们学习《海伦·凯勒》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海伦生活在黑暗、无声世界里的痛苦以及她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那么在讲课文之前我会对学生讲一些他们熟悉的残疾人奋斗的故事,还会让他们自己讲讲身边的残疾人,说说他们都是怎样生活的。这样带着回忆,学生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了起来,很多学生还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去感受。这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然这与我所说的“废话”有着直接的关系。

其实在面对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情景的时候,及时的运用“课堂废话”,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语言与情景交融在一起,让这节课变得鲜活起来。课堂教学中有些话貌似重复多余,其实是很有必要的。我觉得一节课除了要讲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课上会讲“废话”,适时引导学生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这里所指的“废话”是一种艺术的课堂语言,它是真实情感的表现。这种真实而又创新的语言才是我们所说的恰当的“废话”。有的教师讲课的时候一味追求华丽的词语,标准的书面语,而忘记了最有感情的语言,面对老师的一板一眼,咬文嚼字,学生们只能跟随其后摇头晃脑,却不明白老师讲的意思。老师们所谓的艺术语言没有起到交流的作用。

二、适当的“废话”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一般学生和老师之间会有一些距离感,如果老师又是一个严肃的人,那么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就更少了。试想一下,如果课堂上师生间没有什么交流或者交流很少,那么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一节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每次在课堂上提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废话连篇”:表扬性的如“我从某某的眼中看到了他的自信,请他来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某某,请用你的慧眼来看看这一题该怎么做?”“某某,知道老师想对你说什么吗?你练习跆拳道时候的样子让我敬佩,相信你在学习中同样能表现出这种奋发拼搏的精神”还有些批评性的话语:“没指望你想我,但至少你现在要看着我”。……等等。这些“废话”都让我和学生之间拉近了距离,并且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废话”这时候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能融化冰冻,唤来春风。

比如在上《司马迁发奋写史书》这节课的时候,讲到第二段司马迁遭受酷刑,忍辱负重写史书的时候,以“狱中的司马迁”为题想象当时的场景并口头描述。如果这时老师依旧用所谓的“书面语”来和学生交流,那么学生很可能思维不能发散出去,他们在想说错了怎么办?还是不举手回答吧。如果这个时候老师能恰当的用“废话”来引导学生,描述一下当时司马迁在狱中的画面,适时观察课本中的插图,举例来讲述,学生的紧张情绪很快就会缓和,他们会很认真的去想象并且组织语言来描述当时司马迁的处境。很快,这个问题就会获得满意的答案。如果每节课老师都能尝试去做,多说些恰当的“废话”,那么不仅能让师生间的交流更紧密,气氛还会更和谐,自然教学上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废话”让师生在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中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三、适当的“废话”可以为课堂增添精彩,帮助学生学到新的知识

上课的时候,有可能学生会做一些小动作,自己没有认真听课,同时还影响了其他的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机智地运用战术,利用“废话”巧妙平息,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恰当的时间,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多变,委婉地提醒调皮的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好的把握课堂,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

例如有一次我刚走进教室准备上《二泉映月》这一课,当我问到大家预习怎么样的时候,突然教室里传来几声口哨声,原来是有个调皮的同学在下面偷吹口哨,这时教室里开始骚动起来,我立刻大声地对大家说:“同学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吗?”“《二泉映月》!”“哦,不错,看样子大家都很认真的预习了,刚才有位同学学阿炳拉了几声二胡,但是拉的二胡不怎么样啊,大家想不想听阿炳是怎么拉二胡的?”“想!”“好!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朗读课文,听听阿炳的二胡声。”我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都认真读起来,刚才那位吹口哨的男生脸红了,也认真读了起来。这样,通过适当的“废话”,让调皮的学生变得认真,给其他的学生一个警告,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当时教师直截批评学生,课堂秩序虽然正常了,但是学生内心里可能还会有抵触情绪的。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课堂教学之所以成为教学艺术,是因为课堂中的不可预知性和生成性。”有些老师经常会抱怨:相同的备课,在两个班级上课,怎么差别那么大呢?其实,这些老师是没有领悟到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把课堂教学看成了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没有把学生当成独立有思想的个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偶然发生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并将它看作是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加以适当的利用,使我们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恰当的“废话”是一门教学艺术,这些话是很有必要的,是那些凝练的课堂书面语言不能代替的。不但老师要会讲,学生更要敢讲,只有把心中这些最自然最真实的“废话”说出来,师生才能更好的交流,课堂教学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创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