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 吴蓓艳

摘 要:自主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中所推行和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097-0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营造氛围,引导学生感受“轻松”

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必须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条件,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

1.培养学生的情绪安全

学生的情绪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因此,要把课堂建成一个生生、师生之间彼此熟悉、相互尊重与合作的学习场所。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权力和自由。教师可以从学生中了解课堂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也可以一起制定课堂规范,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主导自己的学习活动,并进行自我评价。

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始终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内心情感的需求,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在轻松、愉悦、“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学习,既能消除思想疑虑,减轻心理负担,又能充满自信,鼓足勇气,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内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学生的内因才会成为获取知识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情导入

在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观看与所学课文有关的简短视频,或是相关的图片,可以采用谜语、故事、歌诀、直观形象、操作、情境、游戏、悬念等激趣途径,促成学生自主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进而真正进入“想学”、“乐学”的情境。

2.体验成功

成功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会减弱自我效能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将带来较高的期望目标和更为积极的归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或者把长期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近期的、简单的目标,使学生看到在复杂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自己的每一步进展,更多地体验到学习的进步和成功;对后进生可以降低成功的评判标准,在其取得了相对较小的成功时也及时给予鼓励,用成功打开自信之门,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3.激励评价

评价,对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具有促进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尽量找闪光点。有句话说,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相信不管是小孩或是成年人,听到表扬肯定是高兴的,所以这也会在无形中鼓励学生继续更好的进行学习,使自己对自己的学业充满兴趣,充满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树立信心,引导学生坚定“目标”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碰上各种各样的学习困难,学生放弃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一般都认为自己没办法做好,没有能力或者没兴趣,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兴趣培养出来了,那就一定要给学生信心,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会做好,并且努力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让学生拥有自信而不是自卑。多多鼓励,少些责备,即使做错了,可以帮助其分析原因,并且一起纠正或克服不良的因素,使学生达到成功。因此,学生必须要用意志来控制自己,坚持到底,完成学习目标。

如果学生独立完成某个学习任务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组成几个人为一小组,发挥小组的实力,扬长补短,相互帮助,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小组再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其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四、确定目标,引导学生坚持“练习”

一般说来,教师总是将自己的教学目标默认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些目标,因此,我们在保留传统教学目标优点的同时,要更多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达到自主学习。

1.在目标中确定价值取向

提倡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结构的差异,引导学生设置一个个既有一定难度、通过努力又能达成的学习目标。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解决困难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意识,帮助学生意识到书本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巩固已有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可以给出多元化的目标、师生共同确定目标或学生独立确定目标三种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决定学习目标。

2.在练习中巩固新知

练习在学习中是相当重要的,在实践中可以让学生真正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而掌握知识。在自主学习中,适当的练习机会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口头练习、动作练习、书面练习都为练习的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广阔天地里再去读有关的文章或者探究性再学习。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坚持不懈的训练和培养。以往的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绝对的主导模式,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创新,才会实现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同样,自主学习的教学指导模式不可以照搬,教师要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根据自主学习模式的指导思想灵活掌握,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在自主前提下进行学习活动,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实现自主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