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在歌唱活动中的有效性分析与运用
作者: 张楠摘 要:文章主要利用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歌唱活动的“图谱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到图谱在歌唱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功能。
关键词:图谱; 歌唱活动;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117-001
幼儿的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那怎样更有效的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呢?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利用“图谱”能直接提高幼儿歌唱活动的效果,且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一、图谱在幼儿歌唱学习活动中的有效性分析
首先,图谱能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涵。每首歌曲都有其表达的感情,幼儿学习歌曲前,理解歌曲风格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能更好的表达歌曲。因此学习歌曲前,我们可以用图谱帮助幼儿了解歌曲的意境,形象的表现出歌曲的风格、内涵。如《摇篮曲》优美、抒情类的歌曲,表达了妈妈对宝宝浓浓的爱意。所以,在设计图谱时,可以绘画漫画风格的图画,使幼儿看到图谱就能感受歌曲中的爱意。
其次,图谱能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和理解歌词的内容。歌词,是歌曲文学形式的一种表达,是幼儿表现歌曲的基础,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歌词是用直接的语言倾诉作者的创作含义,因此歌词的学习是歌唱活动的第一步。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处于形象思维主导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所以,教师可以用直观形象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记忆歌词的顺序。
中班歌唱活动《买菜》歌词种类繁多。用短短的二十几分钟课堂活动准确记忆歌词内容,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本次活动中,教师借助图谱教学,将每句歌词中的具体形象以图谱的形式呈现给幼儿,按照歌曲节奏和顺序呈现,依照幼儿掌握情况逐步隐藏图谱。多数幼儿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理解并记忆歌词的内容。
再次,图谱能帮助幼儿有效的掌握歌曲节奏。好的节奏感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但如果脱离音乐本身进行独立的节奏训练,会使音乐失去了灵性。若采用图谱的方法,用形象的拨浪鼓来表示:则“啷里格”在拨浪鼓后面加一个小辫子来表示;而“啷里格啷”可在拨浪鼓的后面加两个小辫子加以表示,这样在学唱的时候幼儿可以通过图谱,更加直观的感受节奏,把握歌曲。
二、幼儿歌唱活动中图谱的有效设计与运用
首先,图谱的设计要紧扣歌曲内容。设计图谱时,要明确设计意图: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歌词。这样,图谱在设计过程中就会紧扣歌词内容。例如歌唱活动《吹泡泡》,歌曲主要运用拟人手法进行描写,歌词中星星、月亮;露珠、小草;苹果、花儿;葡萄、藤儿等是以“xx是xx吹出的泡泡”固定的句式组成,物体与物体之间看似毫无关系,但实际有着内在逻辑的联系,教师在设计图谱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有老师为《吹泡泡》设计图谱时,歌词中的主要内容:小草、露珠等均被描画出来,经实验发现,从帮助幼儿理解“xx是xx吹出的泡泡”句式来说,这种设计并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如果将:星星、露珠……拟人化,把“吹”这一动作展现给幼儿,就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进行学习和理解歌词内容。
其次,设计图谱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著名幼儿教育家皮亚杰经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发展,在不同年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对图谱的感知、理解也就存在着相应的区别。。
1.小班幼儿思维发展处于以具体形象为主,表面而不深入,以直观思维为主。我们在设计小班幼儿图谱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将图谱中的内容形象的表现给幼儿。最好将图谱设计的可操作性强一些、将歌词中的每一句都能完整的表达出来,这样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收获的不仅是学会了歌曲,且能够细致的将句子完整的表达,也内化到幼儿的发展中了。如小班音乐活动《小小鸟》,小鸟的形象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将小鸟的形象,根据其运动状态的不同进行设计。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中班幼儿,随着语言发展,词汇量增加,理解能力明显增强,思维也开始活跃。这时幼儿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为中心。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进行思维及自己的经验来感知事物现象。因此,设计图谱时,既要有具体的形象呈现,也应有抽象的内容出现。如大班歌唱活动《买菜》,用“太阳”表现“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用“幼儿和老奶奶、菜篮子”的形象,表现“我和奶奶去呀去买菜”;用“鸡蛋、母鸡”的形象表现“鸡蛋圆溜溜、母鸡咯咯叫”;最后用“黄瓜西红柿”等形象,为幼儿直观的理解歌词内容做铺垫。因此,幼儿在进行活动时能相对顺利,对活动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3.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提升,幼儿的思维也跟着变化。大班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以感知运动为主,抽象逻辑开始发展。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明显增强。有意记忆有了明显的发展,更喜欢进行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因此,大班幼儿的图谱设计可出现少量的、简单的文字符号。也可以在活动延伸中让幼儿参与设计。这样一来,既符合幼儿当前的思维特点,还提高了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满足了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需要。
歌唱活动不是单纯的听觉感知活动,是多种感知协同的活动。图谱的恰当介入,对于幼儿园歌唱活动起到了支持和强化的作用。形象的图谱出示给了幼儿直观的视觉刺激,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音乐、歌唱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孩子们在歌唱活动中更加轻松自主。同时更加主动的拓展多方面的音乐素养能力。因此合理、有效地运用图谱,充分发挥图谱在歌唱活动中的有效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
[2]许卓娅.《歌唱活动》[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2
[4]吴冬梅.新视域下幼儿唱歌有效性教学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年12期
[5]朱欣颖.提高幼儿园歌唱教学效率的方法[J]安徽教育,2004年11期
[6]浅谈图谱在幼儿歌唱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