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特教聋哑大学生按需教育体系研究

作者: 韩铖 陈珠

摘 要:聋哑学生的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按需教育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基于按需教育体系下的利用新媒体解决高校聋哑学生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 聋哑; 大学生; 按需教育; 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7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144-001

聋哑大学生是兼有残疾人和大学生双重特征的一个特殊群体。如果聋哑大学生的生活问题得不到即时解决,很容易产生自卑倾向,产生焦虑、敏感、多疑、抑郁、孤僻,对人对社会不信任等心理和行为。

长期以来,对聋哑学生的教育都是建立在手语的基础上,这种手势语存在许多缺点,对不断出现的新事物、新词汇没有手势表达,这样就会导致许多聋哑大学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所需,很多聋哑老师在教学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新媒体的辅助下,建立按需教育体系,能够以聚焦到个人的教学方式,解决聋哑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帮助聋哑大学生增强自信心和社会认同感,提高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

一、新媒体下按需教育的特点

所谓“按需教育”,实际上是教育资源按需分配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在学习生活中,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习惯、方法都是不同的。所以,在针对孩子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时,就有必要提出一套针对性强的解决办法和方案。

与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按需教育”是以学习者即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学生可以利用微博、人人等平台与老师及时自由的互动,摆脱古板的课堂教学;消息传播速度快,问题解决及时;避免学生与老师紧张拘束的面对面交流,学生更加敢于表达;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与老师间营造充满关爱、支持和信任的人际互动氛围;有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相了解,比较容易形成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二、聋哑大学生特点

1.情感复杂,波动性大

聋哑大学生更易产生暴躁、不安情绪;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比较敏感;面对压力,容易焦虑;交流中的障碍使他们不愿意融入周围的社会圈,从而导致自卑、自闭等不健康的心理。

2.思想简单,危险意识薄弱

聋哑大学生不仅生理特殊,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他们的社交圈小,周围的社会环境也比健听人简单。缺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导致他们道德观念较模糊,辨别是非能力薄弱,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3.意志发展不稳定

聋哑大学生长期处于特殊的环境下,如父母的宠爱等,会使他们对别人的依赖性比较强,学习缺乏自主性等。由于对未来的未知性,会使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积极进取意识薄弱。

三、新媒体下按需教育体系建设

结合以上特点,根据本研究中我们对部分聋哑大学生的个案访谈与研究,我们发现受采访的聋生均有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扰。面对困扰时,他们愿意解决的方式各不相同:

从图表中我们发现,他们更倾向按需教育的教学模式;更愿意接触新事物,与时代接轨;更期盼学习、生活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更愿意在非面对面的情况下吐露自己的问题。我们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事先调查的结果制定特定的计划,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

1.聋哑大学生有着各自的困扰

由于本校的聋哑大学生数量有限,我们针对一个年级的聋哑大学生进行了实验性教学。在课堂中利用网络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保证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解决学习问题;课外,通过微信等平台时刻关注他们的生活动向,及时解决他们的生活困扰。通过按需教育模式,保护了他们脆弱的自尊心,使他们减少防卫心理,与老师建立融洽的朋友关系。

2.新媒体下按需教育的设计和实施

2.1活动基本情况。以学院一个年级的聋哑大学生作为基础选拔,参加的成员都是自愿参加活动的聋哑学生,他们整体上身体健康,情况正常,有基本的学习能力,无明显心理障碍。

2.2活动步骤。围绕聋哑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扰开展教学,利用新媒体,通过课堂反馈、课后交流、平时互动等方式进行体验式学习。

2.3活动效果的评估和巩固方法。活动结束后,了解聋哑大学生变化情况,跟踪观察工作和学习情况,并适当辅以集体辅导。

四、新媒体下按需教育对聋哑大学生的影响与成效分析

1.开展按需教育前后,通过观察和随访的方式,发现很多学生参加后比之前开朗、外向,自主学习能力更强,更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2.新媒体下按需教育成效的原因分析

2.1聚焦个人的教学方式,使聋哑学生更加乐于主动学习,更积极参与。以聚焦个人的形势教学,教学比较有针对性,交流方式简便,教学环境轻松,谈论自由,能激发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可以引发参与热情。

2.2新媒体的辅助调动了聋哑学生交流的积极性。利用手机等各种信息传播软件、网络教学等方法,使任课教师实时了解到学生的需要,同时学生也乐意为教师创设一种合作式的教学环境。新媒体的辅助,解决了聋哑大学生精确表达自己的困难,使聋哑大学生更乐意融入周围的生活。

2.3.无障碍交流,建立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社会的信任感。无障碍交流的氛围可以使聋哑学生与老师之间真诚和开放,容易敞开心扉进行沟通。

五、综述

新媒体下的按需教育对帮助聋哑大学生改变和成长有其独特效能,它将教育变为一种启蒙,而不是灌输;变为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变为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变为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聋哑大学生教育的关键是交流,这种按需教育的模式终将成为教育的一种趋势。

当然,新媒体下的按需教育也有一定局限性,如使聋哑班级缺乏集体意识,使用新媒体的学习问题等。所以,我们在大力推进聋哑大学生按需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集体活动的开展,真正为聋哑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扰,使他们更快适应大学生活,从而提高他们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