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上培养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徐菊文摘 要:自我控制能力(简称自控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显得非常必要,本人通过一学年的实验和研究,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大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 情绪控制能力; 实验;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1-154-001
研究时间:2013.2~2014.6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和探索,边研究边行动。
(2)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事例案例,加以分析,揭示规律。
(3)经验总结法。认真做好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分析和提炼,及时总结反馈。
(4)对比实验法。以本班为实验对象,参照平行班级,对有关体育项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与总结。
研究对象:实验小学四(5)班的学生,四(3)班为对照班。
研究过程:
一、用情趣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我在体育教学中尽量考虑学生的兴趣。在四年级的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控制与影响环境的能力。怎样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己,积极地学习和练习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用汽球环成一个圈来玩投准的游戏。我把圈摆放在高度适中的地方,要求学生预备时握球的手要在自己的头上方,比赛谁能在咔嚓一秒钟内把球投出去。这样的动作要求细密、具体,学生一下就能领会。这样就非常容易地解决了肩上屈肘的问题,课堂上大多数学生都做出了这个动作,并且有一定的远度,更因为有比赛的激励,课堂上气氛活跃,情趣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为自己安排的练习中学会自我控制
我们每个人都是喜欢自由的,不喜欢被束缚,所以在体育课上我除了一些必须的队列练习外,会多安排些自由找伙伴的练习。在开始游戏前我会明确地提出要求与规则,让学生在自由的游戏中自控好、合作好、锻炼好。如在小游戏“摸膝”练习中,让学生自己找游戏伙伴,自由散开,那样学生的游戏激情就很高,玩的就特别开心;又如在武术动作复习中,安排学生自己找伙伴两人或三人为一组进行练习,学生会互相纠错,互相鼓励,学习的成效比以往都好。再如在平时的课上,我常常让学生轮流上来带领做准备活动,放开“权力”让学生也尝一尝做老师的滋味。至于准备活动的内容、方法,我并不作任何规定,尽量让孩子们自编自创动作,甚至可以乱蹦乱跳,只要求不做危险的动作。在这样的活动中,我把握总的原则,即把全身的肌肉、关节活动开。同学们都觉得这样做准备活动新鲜有趣,个个跃跃欲试,刚进入课堂,气氛就十分热烈。在接下来自由安排的时间中,诱导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一般采用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让学生制定阶段目标,一步一步向自觉锻炼靠拢,对学生形成终生锻炼的意识起到良好的作用。
三、利用榜样的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
不管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喜欢模仿别人。在体育课上他们的模仿对象就是教师了,我们教师都要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要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模仿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学生的自我控制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在思想上或是行为规范上,都注意以身作则,自觉遵守,真正地做到为人师表。我们体育教师相比于其他语数课的老师有许多不同的甚至是独特的要求,首先是必须以一身飒爽的运动装精神抖擞地走到学生面前,以响亮的问候作为开始,此时学生的精神也会随之一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碰到困难时我会及时给予鼓励和关心。比如有些学生比较好动、好玩,会控制不住自己而影响到别人,我会比平时更多地注意他,让他得到赞许,表扬和奖励,一个学生得到了教师这样的关心和爱,会在他的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他会感到温暖,欢乐和被关注,从而激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时侯,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教导,愿意改正自身的缺点,愿意积极上进。所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注意当中,因此,教师要时刻保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学生的言行,使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体育锻炼也越来越被重视。因此体育课上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更重要,通过教学实践,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效地运用于体育教学中,一学年下来的实施和运用,在上课积极主动性和立定跳远成绩方面,四(5)班都较之四(3)进步显著。同时我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注意我自己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榜样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只要我面对学生,我都努力以和蔼、阳光、健康的态度,柔和、亲切的姿容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让学生感到温暖、祥和、信任,促使他们的心理能健康地发展。依据我的多年教学经验,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在任何时候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你恼怒、你烦躁,这很正常。但是,万不要在学生面前任意宣泄。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的人。我们的行为从小处讲是对人负责,从大处讲是对家庭对社会负责,责任重大。所以我们必须以一个成年人的正常心态来对待未成年人的行为,从事教学工作,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忽略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便是我们所面对的孩子有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性格差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在遵守我们这些成人所制定的规则,很多时候孩子们是必须按照我们成人的要求去做事、学习甚至考虑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是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但是我们作为教师是否想过:由于我们成人们所制定的规则和提出的要求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符合每一个小学生心理发展情绪状态的实际情况,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差异。这种适应性的差异如果超过了心理可容度,就有可能引起小学生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因此考虑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性,是我们在实施体育教学研究中的一个必须的环节,决不可忽略。
参考文献:
[1]姜月.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09,(S1)
[2]王红姣.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其调查”,《心理科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