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作者: 吴智卓

摘 要:上好一节生物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生物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13-001

生物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做好扎实、有效的课前准备

在上课之前,充足的备课无疑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突出,教材及课标的认真钻研,本节课在这一章、整本书乃至整个初中生物中地位的理解都需要细致的考虑。因此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已有的基础,从而确定三维有机融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花功夫去钻研教学过程中的难重点,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重点、突破难点,擒贼先擒王,也就是这个意思。

二、创设精彩、多样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激发学习热情

导课要简捷直入有艺术。导课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如何在上课的一开始,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从课间的散漫自由迅速回归课堂,是课堂高效的首要问题。因此,对教师自身的素养要求很高,包括教师对生活方面的体验积累,对业务水平方面的精通掌握。导课太简短,激发不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导致一开课就显得枯燥无味;导课太冗长,浪费学生的时间,转移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引导学生入主题的效果。其实,导课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精彩的视频、画面引入。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精彩的视频引入。例如,在讲述《生物的进化》时,用多媒体画面出示:在一片茂盛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长颈鹿,它们自由自在地吃着地面上的青草和树上的叶片。突然一场灾难降临了,地面上的草都消失了,只留下树上的叶片。长颈鹿陷入了空前的恐慌,一部分长颈鹿饿死了;一部分长颈鹿活下来,并繁衍后代,逐渐进化成如今的长颈鹿。到此,我提了一个问题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动导入。活动导入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开启思维,丰富想象,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讲述《食物网》时,给学生展示几种生物,在上节课《食物链》的基础上,让学生罗列出一些食物链,再让学生将相同的生物重叠起来,从而构成一张网状的结构。这样在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既能引出《食物网》的课题,又能让学生了解食物网的定义。

联系实际导入。生物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许多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从学生所熟悉了解的实际事例出发,能够使他们意识到生物应用的广泛性,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述《生物生存的环境》时,展示《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的图片,并提问这些生物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由小学毕业,很多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接触时这些动画片,因此能够联系到动画片中的场景,并努力思考这些问题,从而准确的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不管采用哪种导入方式,目的都是一样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导入方式的研究固然重要,但需注意导入的地位,它只起到“引子”的作用,时间须控制在5分钟之内,否则便冲击了新授课的讲述。

2.多种方法,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激趣法。进行目的教育,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但更重要的兴趣培养还必须始终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教学内容,对于一些易使学生感到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单调枯燥的知识,可在讲授课程之前,恰当地灵活运用直观教具;也可设法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也可穿插些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还可以风趣地运用比喻、类比、拟人的方法等等,这样可唤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例如在讲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时,将血液循环系统比喻成交通运输,血液就是运输过程中的载体“车”,血管就是运输过程中的通道“公路”,心脏就是运输过程中的动力“发动机”。实践证明,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当地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趣,寓教于乐,便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实验活动法。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生物教学只有重视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教学中的实验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在安排实验方面,可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讲课与实验同步。如叶片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验,当堂讲,当堂做。二是将部分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课外实验。如“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可以让学生课外实验。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新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新课程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合作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为解决某一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辩明是非,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合作学习对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生物课堂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样的内容时,由于生活中的例子特别多,就可以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交流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例子。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面。

三、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练习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习题以及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形式事先应精心设计。一般来说,课堂上练习的量以学生经思考后,5~10分钟能完成为宜,难度要适中,题目要选择对学生有启发、能开发智力的类型。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要有利于学生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要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陶行知说过:“教育方法要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终身好学之习惯,以克服短命的教育。”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合理的策略指导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