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五要”探讨

作者: 陈月弟

摘 要: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体育课,大家都有想法,我认为必须做到“五要”:即要明确目的、要开拓创新、要为人师表、要精心设计、要遵循科学。

关键词:体育教师; 上好体育课; “五要”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17-002

去年4月,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将大大提高。江苏积极响应,将在全省采用这一评估标准。根据新的体育课标准:按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安排体育与健康课时;每学期校长听体育课不少于4次,中小学每天上午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若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未按国家规定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未按要求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如实上报数据的、评估中弄虚作假的,都算学校的体育工作不合格。如果一所学校的学生体质连续下降三年,学校将被问责,被认为体育工作不合格,学校难辞其咎。“现在,体育课要跟文化课一样重要了。”一位校长直言不讳地说。

耕耘在体育教学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大面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增强全体学生的体质,为培养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德智体全体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作贡献。为此,现就上好体育课“五要”作一深入探讨,抛砖引玉,欢迎批评指导。

一、要明确目的

从根本上说,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确立了体育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条例》明文现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由此中招改革风起云涌,加试体育睛天霹雳。这一重大举措振动极大,影响深远。学生上体育课的态度变了,锻炼的热情高了,家长对子女的体育活动状况关心多了。但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旧观念,旧习惯势力根深蒂固,挤占体育课、体育活动的现象经常发生,体育在学校中的位置还沒有真正到位。另外体育课上也有变相应试体育,即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不考的项目就不组织教学,让学生随意活动,“放羊式”,不讲练习效果,教师在办公室抽烟聊天,学生到处乱跑,有的学生索性借故请假回教室攻文化课。体育教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极不负责任。为此,学校应站在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树立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是学校第一要素的观点,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教育部《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采取有力措施,教育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应紧跟形势,自觉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受任何干扰,对学生全面锻炼,全面培养,全面发展,使新世纪创新人才都有健康体魄!

二、要开拓创新

体育教师不能降低自己的要求,以为教会学生几个动作就行了。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从新课程标准来看,这是远远不够的。新大纲中的健身体育、愉快体育、民族体育以及与体育密切相关的营养、保健、生理、心理健康的知识,都应向学生传授,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在体质上都有所增强,在特长上都有所发展。并且通过体育教学,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强健的体魄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生的基本条件,并能深刻理解体育对身体、生活及家庭、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参与体育,享受体育,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完成上述任务的唯一出路要走开拓创新之路,一是体育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凭老经验,老办法办事。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取其精华,新的富有革命性教学方法要大胆尝试,如愉快教学、情景教学,讨论式、发现式、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爱好、习惯、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从而把每一个学生的锻炼身体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把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中青年教师要解放思想,敢于超越,标新立异。体育研究员茅鹏说得好:“体育是以体力出成果,以智力为灵魂的事业。”因此要自觉钻研业务,大胆创新,大跨度地运用人类的全部认识工具,进行体育科学研究,达到工作有预见性,思路有创新性,把课上活,有创见。一个敢于争先的中青年教师教改选手,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接受各方专家深层次的指点,进一步反思、总结、提高。参赛选手要有忧患意识,珍惜难得的机遇,勇于进取,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无论是课堂设计、主动探究、合作互动等细节问题上,还是电教媒体的应用上都要反复推敲,力求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更优化、完善,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争当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

三、要为人师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辛勤园丁。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健身养体,而旦要教会学生怎么生存、怎么做人、怎么审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人,是对学生心灵的“雕塑”,因此教师必须为人师表,高标准,严要求,自尊、自爱、自律、自信,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感化学生,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有的女教师太爱美,怕皮肤晒黑,担心皮肤粗糙,一有太阳就戴上太阳帽,躲树荫下指挥学生操练,常常失灵。岂知,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好的行为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会产生一呼百应的效果。学生总是赞赏、尊重、信赖那些严于律己、教学能力强、教学态度好的教师,其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和谐合作,学生要学、乐学、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激励、刻苦锻炼。

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很重要。言谈是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精讲多练原则,提倡语言的科学性,强调语言的表达艺术。无论是授课,还是与学生交谈,要谦逊文雅、高尚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如在指导学生复习技术动作时,可用简单、精炼的提示性语言强化炼习,以促进正确技术动作的形成。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和积极性。教育学生要坚守底线,体罚学生就越过了底线,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这样的教师师德考核、教师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都要考虑考虑,严重的要实行一票否决。

四、要精心设计

有的人上课得心应手,师生之间、(下转第50页)

(上接第17页)生生之间的开放型互动开展得好。有的人上课措手不及,抓耳挠腮,伤脑筋,其原因很多,其中不下功夫精心设计教案是个重要原因,说得再明白一点:准备不充分。精心设计教案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与不动脑筋应付检查的教案有其本质的区别。为此,体育教师要吃透新教材,根据教材类别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材顺序、科学地设计教学步骤、有效地精选练习手段、巧妙地应用电教媒体,课的运动负荷要预先估计到,学生差异要有心兼顾到,教学互动要谋划好,练习的次数与时间、练习的队形与次序及轮换的时间与方法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问题要事先预计并落实好防护措施。只有这样,通过创新的教学实践,提高临场施教经验和能力,就会得心应手,一气呵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一堂兴趣盎然的体育课。

五、要遵循科学

体育教学是与人打交道,是人体运动的学科。人是由内部矛盾运动推动着的有机整体,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只有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规律、人体身心发展的变化规律和人体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才能正确的科学的组织好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使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一环扣一环,过渡自然,相得益彰。

然而,体育界人士有时盲从或出于好心,做的事情、想的点子也不一定符合科学,曾吃过不少苦头,有深刻教训。如大跃进时“三红”、劳动代替体育、片面追求心率指数、不加强医务鉴督学生猝死等。看起来还“时尚”呢,但因违背了客观规律,冲击了体育教学﹝体育活动﹞,伤害了学生,与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永恒主题相悖。

体育教师要做有心人,要认真学习,勇于探索,加快体育改革,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为此,我们既要具有深广的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体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如能这样,你就会能动地、有预见性地、创造性地指导体育教学实践,吸引学生,左右逢源,真正实现教与学双赢!

总之,中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提高体育教学业务水平,为培养体质健壮的高素质人才作贡献。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