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补短 循序渐进

作者: 陈淮高

摘 要: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出现了“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现象。我认为作文教学的改革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因为作文基础薄弱,我们更应该采用新的方法来辅导学生作文。只要抓住他们的特点,利用好他们的优势,从选材、文体、写法、语言等几方面加以辅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就可以较快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让成功之花盛开在农村作文教学的田野上。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 因材施教; 选材; 文体; 写法;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20-001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出现了“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现象。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的改革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农村中学的理科班学生,因为作文基础薄弱,我们更应该因材施教,指导学生作文。

笔者认为,具体应该从定位、选材、文体、写法等方面着手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定位:找准目标

对于农村中学高三理科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优势学科往往是数学,而他们数学优秀成绩的获得往往也是靠大量消耗时间的反复做题训练出来的。长期的重理轻文的恶果也就是他们无论是阅读面还是知识面都比较狭窄,作文水平低下也就再所难免。笔者在农村教学多年,对此深有体会。

也不是说这些学生就不重视语文,就不把作文当作一回事,而是他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用在看似简单又无立竿见影之效的读写训练上。而且在高中阶段的历次考试中,他们也早已习惯四十来分的作文水平,久而久之也就并不认为作文对其高考会有多大的影响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真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有个可期望的明媚的明天,他们才会有拿出时间扎实训练作文的热情,我们的作文训练才会有效果,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二、选材:有话可说

有了努力的目标,当然就要解决下炊之米的问题了。其实,多年来江苏高考作文阅卷一直提倡学生多写叙事类的作文,多写自己的真实的生活,多抒发真情实感。可是很多农村中学的理科班学生写作文的第一感觉却是无话可说,原因就是学生觉得缺少写作素材。

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虽然确实存在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学生们也很少见识繁华的都市生活,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农村的孩子对春夏秋冬的变化有着更深切的体会,对虫鱼鸟兽的习性有着更全面的认识;从小就受到传统的礼仪习俗、风土人情的影响。

写自己身边的人或事,解决了写作素材的问题,而且如果能把那些与众不同的泥土气息、民俗味儿融入文章,把最本真的自我、最朴素的情感合理地渗透进习作,让看惯水泥森林、谙熟朝九晚五的阅读者感受扑面而来的清新之风,还愁作文不能赢得青睐吗?

三、文体:巧选嫁衣

从写好一篇中规中矩的记叙文入手,不仅是高考考场的需要,也比较切合农村中学高三理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理科班的学生大多是精于逻辑思维的,看似写议论文比较占优。可是议论文主要以古今中外名人事迹和社会热点事件为依据。因为农村孩子信息相对闭塞,再加上阅读量少,笔者发现,让他们写议论文很难列举出新鲜的材料,大多写的是陈旧的或者是教科书上了解的材料,缺乏新意,也没有深度。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多引导他们关注时事。这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长期坚持才能出效果。

因此,如前文所言,在学生记叙文写好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指导他们写好议论文。

四、写法:匠心独运

对于农村中学理科班的这些写作基础很薄弱的学生来说,作文指导应该从训练作文结构开始。因为这最好学,也最重要。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起、承、转、合”,强调文章要有“凤头、猪肚、豹尾”,这在中学生的作文中也很实用。这些结构技巧要首先教给学生。要教学生写好开头结尾,搞清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做到详略得当。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做到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在学生熟悉这种写法之后,可逐步的训练他们学以致用。可以先片段练习,再整篇训练。其它的常见的写作方法的教学,应该放在这些方法之后。因为在训练的时候必须要重点突出,这样学生才能记得牢,进而成为一种技能。

五、语言:鲜活生动

我们在看农村孩子作文的时候,感觉到他们的语言都干巴巴的,毫无生机,缺乏活力。这也跟他们缺少阅读、缺少积累有关。但是,有时候缺点也能够转化为优势。

这些学生一直在农村土生土长,他们很少说普通话,但对方言口语却非常熟悉。大家知道很多大作家的作品都会运用大量的方言口语,使他们的作品语言更生动,也更有地域特色,例如老舍的京味,贾平凹的农村特色等。但是,对于学生使用口语,教师要加强引导,少用生僻的,要用一些大家都能听懂的比较形象的口语。

综上所述,虽然农村中学的理科班学生作文基础薄弱,但只要让他们扬长补短,发挥优势,并且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让他们的作文水平有很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晓跃,陆小红.《高中文言文详解一本通》,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梁中杰.《现代基础写作学》[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3]王立根主编.《作文智慧》[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