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读”文本 “说、趣”课堂
作者: 董永美摘 要: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怎样让师生很快融入文本,建立高效课堂。本文从“以读带引,以引促说,以说促理解,创造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46-001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熟则不待解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古人对“读”字研究的深入,分析的透彻,运用的娴熟,受益颇深。
《语文教学大纲》也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兴趣。”
那么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二年级的学生如何进行引读说的训练呢?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以读带引,以引促说,以说促理解,创造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尝试,收到一定效果。
一、以读带引,多读少讲
阅读教学中,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读”上,教师则怎样把学生引到文本之中。教学中,我把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并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然后个别检查,看是否读得准确,同时对错字正音。然后引导到整句、整段、整篇的读。引导中做到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学生读书时做到心到、口到、眼到。通过一年的训练,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
二、以引促说,重视范读、领读
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但是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都很强。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和目的要求,我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形式,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教师在作适当的、及时的范读和领读时要注意把感情、语气以及音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给学生。例如我教《小竹排在画中游》一课时,是这样领读的:先用轻松的语气,节奏较慢的语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接着欢快地领读“鸟儿唱,鱼儿游”,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领读“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则用欣喜的语气诱发学生对景物喜爱之情;最后充满激情地高声朗读“江南鱼米乡,小竹排在画中游”,将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跟随老师的领读,学生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陶醉了,一个个犹如置身于美丽的江南鱼米之乡,亲身感受着那里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动人美景。实践证明:学生十分喜欢听以及模仿老师范读,教师的朗读示范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朗读水平就提高得快,学生在跟读中不但能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而且能学会断句,纠正方言。
三、以说带读,问读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较难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回答问题的形式,用文中的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也流利、完整,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在教《三只白鹤》时,先向学生说说:哪只白鹤找到鱼呢?为什么只有第三只白鹤才找到鱼,而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让学生说说再回答:(1)三只白鹤在什么时候埋鱼?(中午,太阳正在头顶)它们找鱼又在什么时候?(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在东边)(2)第一只白鹤找到鱼吗?(太阳的位置变了,找不到)(3)第二只白鹤又能找到鱼吗?(白云在天空中不断飘动着,位置不断地移动)(4)第三只把鱼埋在柳树旁,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只有第三只才能在原来的地方找到鱼。以问促读,问读结合,读中有思,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读而后答,这样提高了说读的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水平。
四、创造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阅读氛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阅读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是学生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注意力高度集中,是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的过程,能开拓思维,激发情感。阅读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把对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起来理解课文,再现情境,意会内涵。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认真思考,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的理解,逐步使口语规范化,固化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