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模式在矫治小学生厌学中的价值

作者: 李文权 刘利

摘 要:厌学问题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焦点解决模式是现代心理咨询中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模式中的一些新理念对于矫治小学厌学问题有重要参考价值,比如不知道问题的原因也可能解决问题,例外蕴涵解决之道,小改变可积累大效果。

关键词:焦点解决; 小学生; 厌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64-001

一、矫治小学生厌学的意义

在小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中,厌学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小学生厌学常常表现为对学习有认识上的偏差,学习态度与情感消极,行为上回避学习。此种情形持续下去,导致以下后果。一是学业成就低下,各科知识和能力的漏洞不断增多,以后学习跟不上全班进度,成为明显的学习困难学生;二是自尊心受损,在学业上没有成功的体验,感觉自己一事无成,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没有信心和热情;三是人际关系差,不受老师与同学欢迎,成为班上的孤立对象;四是滋生其他品行问题,甚至与社会上不良少年同流合污,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危害社会安宁。对小学生开展厌学矫治,不但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小学生的厌学历史还不太长,可塑性比中学生大,通过心理咨询等途径拓展矫治方法,对于解决小学生厌学这一涉及面大、又比较棘手的问题很有探索价值。

二、焦点解决模式简介

焦点解决模式是国外心理咨询领域中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心理咨询专家发现传统的咨询有着以下弊端:咨询目标高,设定为人格改变;咨询耗费时间长,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对咨询师的理论和技术要求较高,操作较为复杂。美国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的先驱者们针对传统心理咨询主要关注当事人的问题和缺陷,呈现出病理取向的工作方式,他们开始反过来关注当事人问题解决后出现的情形、希望出现的局面,成为问题解决取向的工作方式。如果当事人需要面对的问题较多,愿望也多时,咨询师会与当事人协商沟通,确定一个关键的问题作为咨询的具体目标,以便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产生骨牌效应。咨询中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以解决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为目标,而不再像传统咨询师那样去追求深层次的人格改变(认为心理问题的根源是人格问题)。这些咨询师也不去追究来访者早年的经历,不去进行繁琐而难以理清的原因分析,认为不知道问题的原因也能解决问题。总之,咨询工作要求咨询师和来访者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到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快速、高效地为来访者提供服务。焦点解决模式的探索者们为此还发展出了评量询问、奇迹询问和例外询问等技术。这一咨询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咨询效果已经得到认可,其应用领域从婚姻家庭拓展到学生问题行为、青少年危机事件等等。

三、焦点解决模式在矫治小学生厌学中的价值

焦点解决模式中的一些理念,对于中小学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厌学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采用这些新的理念,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拓展解决厌学问题的视野,提升教育效果。

1.聚焦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成因

许多人都有因果思维模式,认为凡事必有因,有因必有果。要解决问题,必须要先找到问题形成的原因,然后才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小学生的厌学问题,老师们一般也有这种思维方式,包括心理辅导教师。老师们都会不自觉的花大力气了解学生厌学的成因,不了解原因之前是不敢跳跃到下一步——寻找解决方案。焦点解决模式却认为,不需要了解原因,也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工作的重心应该聚焦于问题如何解决,而不是纠缠过去繁杂的成因。小学生厌学有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教学方法老套、任课教师个人魅力差、人际关系不好、知识基础不扎实、教学内容空洞,还有学生自己个人的特点等等。厌学也许是以上某些因素交织,经过多年发酵和演变的结果,小学生又如何能清楚地回忆并加以区分呢?况且,找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也不会就有了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因此,按照焦点解决模式的看法,工作的重心不要放在没有多大价值的历史原因上,而应该面向未来,希望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从而探讨可能推动事情解决的策略。这对于解决小学生的厌学问题时少走弯路很有价值。

2.例外蕴涵解决之道

焦点模式认为,凡事都有例外,从例外之中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小学生的厌学情况也会不断变化。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厌学是否也有程度较轻的时候,或者某一科目的厌学是否某段时间没有按原有的趋势发展下去等等。然后,老师提示学生回忆,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或学生采用了哪些方法、措施使得问题的程度有所缓解。因为学生无意当中可能做过一些事情,使得问题的严重程度有所减轻,但自己却没有注意到。通过这些例外事例的挖掘,咨询师或老师往往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拥有的资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骨牌效应

焦点解决模式非常重视小的改变,认为细小的一处改变可以带动其他方面的变化,产生骨牌效应。小学生在厌学当中出现的小变化,可以增强厌学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力,增加他们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提升自尊感。尤其是这种改变已经属于他以前发生过的成功例外时,更能推动学生进一步尝试的欲望和动力。矫治学生的厌学问题犹如冰雪消融,需要一步一步的发生变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心理咨询师和教师都应该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去发现细小的改变,认识到小改变的价值,促进小学生厌学中的小改变持续发生。这些小改变会产生滚雪球效应,成果将愈来愈大,最后问题突然解决。因此,老师要有重视小改变的意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以便引导学生向预定的目标不停的发展。

注:本文系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大学生项目成果之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