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中提高准备活动效率的实施策略
作者: 陆军摘 要: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是每个从事体育运动、体育教学的工作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自我管理能力弱等等,一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内容与组织形式不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这些现象出现,学生也就对准备活动失去兴趣,这将对整堂课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试着对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提出一些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 准备活动; 教学效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67-001
准备活动是每项体育运动必不可少的内容,当然体育课也不例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在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活动的时间、负荷等情况下,精心设计和组织准备活动,是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障。笔者认为,要提高准备活动的有效性,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做好宣传,树立正确的观念
学生对待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不认真,主要有四大原因。第一,认为准备活动消耗体力,后续的技术动作学习比赛或测验等活动会体力不足;第二,认为准备活动无关紧要,自己的经验感觉无所谓,没有发生不良的后果;第三,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第四,教师自己也没有认真对待准备活动。针对前两种错误认识,教师要耐心地、积极地加以引导,加强相关的理论教育。当然,最有效的是让学生去体验准备活动的好处,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各种类型的体育课中亲身实践和体会,是否认真做准备活动,对后续技术动作的学习或教学比赛,自我身心感觉等方面的影响,则更具说服力。比如50米快速跑项目,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充分的准备活动和不充分或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前后成绩的数据对比,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身心感受。此外,教师自己应该认真对待准备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认真对待体育课准备活动的问题。
其次,另辟蹊径,关注学生的心理准备
高效的准备活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准备活动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过于兴奋和紧张,会让学生对主要学习内容的学习不能沉着冷静地对待或产生畏惧;而兴奋度过低,又会导致学生对主要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不足。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应选择适宜的准备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学生保持一个适宜的心理状态。此外,在心理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问题。在准备活动环节创设各种有利的外部环境,如进行各种趣味游戏、挑战性项目、音乐伴奏的练习、教师优美的示范和精准的讲解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同时巧妙地安排一些与主教材相关的准备性练习或模仿性练习,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产生相应的内部学习动机之后,我们的主教材教学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
第三,因材施教,选择适合年龄特征的内容和形式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一些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确实新颖、具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和活动身心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好的准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适合小学生。我们要牢记体育课堂教学而不是体育运动训练,而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不是运动员。小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六个年级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处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差异也很大,自我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也不一样。因此,低年段应该侧重形式简单、趣味性强、参与性高的游戏做准备活动。如游戏类:高人矮人、快快集合、反口令动作等用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帮助学生建立好的常规习惯;分组的各种图形跑、换领头人领跑、慢跑中听信号各种动作模仿、抢占阵地等活动用来初步热身;一些简单的拍手操、动物模仿操、广播体操、短绳操等用来活动学生的身体各部位肌肉和关节;
中年段应该侧重具有一定规则、有一定锻炼量的游戏和有一定标准的徒手操做准备活动。如操类:五禽戏、徒手操、棍棒操、球操。游戏类:球类的拦截者、掷准、掷远、贴烧饼、大渔网、赶鸭子、各种接力游戏;
高年段就应该侧重有一定动作要求和美感的操,有明确规则、有适当的运动量以及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游戏来做准备活动。形式上可以采用自学、互学、集体教学等形式相结合。高年级学生尤其六年级学生身心发育处于青春期初期,对流行时尚的运动项目比较期待,对体型的要求和身体的形象要求比较高,同时已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自学自练能力。对于他们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教学,需要带给他们更多的新鲜运动,如:搏击操、健身操、各种器械操等等。
当然,这里所列的只是一些常见的代表性的游戏和体操类,我们在实践中一定要注意每个项目的游戏规则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我们可以经过总结实践经验,对一些项目和游戏做有效的改造,反复的观察和实验,来确定运用什么样的内容做准备活动。总之,最后的目标就是:用适合的内容和适合的运动量来活动学生的身心,激励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真正达到预热身心的效果,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第四,目标明确,牢记为主教材服务
体育课上的准备活动要做到预热身心与联系即将学习的体育运动技能相结合,针对性地组织准备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相结合。二者在对预热身心和预热即将学习的技能方面具有不同的作用。实际教学中,一般先进行一般性准备活动,再进行专门性准备活动。特别是专项准备活动要建立在一般性练习的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练习,其作用主要是为了加强各器官与神经中枢间的协调机能,使与各种专项体育运动有关的肌肉群、关节和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其中,多是一些模仿、辅助或诱导性练习。如学习足弓传球的部位前可以先两人一组玩”踢脚”游戏,前后滚翻可以先玩”摇小船”游戏等等。
为了追求高效体育课堂的目标,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教学环节。准备活动内容的设计还要做到服务于主教材,为学生对主教材的学习做好认知、动作技术、身体和心理的准备。在一些需要使用体育器材的体育课中,还可以在准备活动的环节设计相关的游戏练习,达到合理分发器材的目的。总之,运用合理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设计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将会让体育课更精彩、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