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经典对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思索

作者: 郑兴河 孙小华

摘 要:经典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其一直是激励人们懂得仁、义、礼的不朽篇章,吟诵经典,可以启迪心智,清净灵魂,感悟人生。因此,我校将传统经典融入课堂教学,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奠定优美人格的良好基础,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继承中国文化精神与大义,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经典文化; 提升; 道德品质;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74-001

“蒙以养正,圣功也。”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我校少先队联合语文教研组从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编写了校本教材《苏小养正读本》,让孩子们在诵读经典的同时,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心地向善,修养提高,做到“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

一、诵经典,体味真谛

让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多读、多背经典,可以终身去消化、理解、受益。那如何指导学生去更好地诵读经典,体味真谛呢?

1.美读

我校每周都有一节专门的经典诵读课,在课上老师们会专门根据所教授的经典篇章指导学生朗读。从“读准——读熟——读美”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循序渐进,读出韵味,“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声情并茂地反复诵读体会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学生诵读时,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譬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它能创构诗境,造成特有的心理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对经典篇章的理解。

2.巧背

经典篇章不是无情物,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时,加上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边背诵边表演,增进对经典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小学生的记忆力正处于训练、养成阶段,最合适“熟读”成诵。

二、品经典,固本培元

我校的校本教材《苏小养正读本》,根据学生年龄、发展的不同层次,逐步形成不同的、呈螺旋式上升的层级目标,如在低年级,诵读的主要篇目为《弟子规》《三字经》,因为孩子们刚刚入学,道德品质还没有形成,通过对这两个篇目的阅读,主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且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而在中年级,阅读篇目则为《千字文》《老子》,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到了高年级,孩子们开始诵读《大学》和《论语》,有意识地培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形成君子式的理想人格。此外在每个年级阶段还有大量的古诗词和经典名言。

然而这些经典名篇,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读和背,不求甚解,则不能完全发挥其意义及价值,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去品味经典。

1.品“明示”

古代名篇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语句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文加以体会。如《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弟子们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品味这句名言,让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去体会学习和道德的关系。

2.品“有无”

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通过这些诗词的品读,培养学生们的纯洁、朴素的爱国感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用经典,提升品质

古诗文不仅能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合在诗文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成为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通过读优秀的古诗文,可以使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能领略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以便将来更好的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同时也能在个人修养上得到提高。实际上,除了《苏小养正读本》之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多读其他的经典篇目,同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能尽可能地接触更多的经典名著,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我校还开展了多种经典诵读活动。

1.成立“书香园地”

我们在每个班均设立了图书角、读书角,结合班级环境布置,在墙上开辟了经典雅言专栏,张贴古诗文名句,黑板上有每周一诗。让学生们置身于浓浓的古诗文气氛中,走进古诗文提供的特定环境,学生容易在诗化的环境中受到感染,能自然而然地亲近经典。这时学生的行为也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的洗礼,不文明的行为越来越少。

2.借助传统佳节开展活动

春节、元宵、中秋、端午、重阳等都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节日期间我们让学生们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吟诵经典诗词,或举行吟诵经典大赛,形式丰富,不拘一格,可使用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辅助手段,突出古诗文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韵味,提倡选择民族精神类素材。在一次我区举办的经典吟诵大赛中,我校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为了庆祝传统佳节,我们还发动学生收集有关的经典诗文,或摘抄,或交流,或办手抄小报等。

经典提升品质,雅言传承文明,在诵读氛围里建立小学生精神家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做到“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千年经典,做少年君子”。当孩子们把金色时光用在接受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上时,树立高雅的情趣和高远的志向,这不正是我们德育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最终理想吗?

参考文献: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腹有诗书气自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