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教育理论”的认知与扩展

作者: 徐紫薇

摘 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我们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社会和学校是互为的,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教授、学习、操作合为一体,教授是教师授予幼儿知识,学习是幼儿学习知识,操作是为了幼儿对学习的巩固而进行的理论实践,三者也可以说是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89-001

一、教育理论

陶行知说:“积极创办有特色的,人民大众的幼稚园,以幼儿生活为中心,改革幼儿教育学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实施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并且从实际出发,培养幼儿教育师资。”他的生活教育有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现今的幼儿园都沿承着这样的优秀作风,作为一个新时期的教师,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教育理论学习与研究,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让孩子们可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向孩子们诠释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理论认知与扩展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在家长来送孩子上学前,孩子就已经接触社会,已经存在社会性,所以他们对教育的陌生远多于对生活的陌生,有时候我们用教育中的硬性规定来强加给幼儿,来改变他们的生活经验,那通常会让幼儿难以接受,比如有这样的案例:在开展活动中,出示亲亲热热一家人图片时,有两个幼儿在争吵,争吵的内容是谁做饭,我说:“妈妈做饭吧。”一个小男孩立刻反对说:“不对,在家就是我爸爸做饭的。”那一刻我觉得我不能强求幼儿说一定是妈妈做饭,因为这违背了公平的原则,也是把自己所认为的一种习惯强加在幼儿身上的一种行为。在教育中渗透生活经验,以实际生活作为教育中心,以生活决定教育,才能更好地使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

2.社会即学校

顾名思义,社会和学校是互为的,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在幼儿园,能参与到社会的最大机会是角色游戏的扮演,每一个角色:爸爸、妈妈、理发师、老板,都是幼儿可以接触的人物,但是他们没有真正尝试过自己来当社会的主人,所以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可以进行大胆的交流活动,也是对生活经验的拓展,把学校当成社会来适应,所以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是比较明显,同时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使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怎样理解,我想许多幼儿园都有一定的社会性活动,包括家园、社区,家园工作和社区工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保证。如今,无论是家庭活动、社区活动,还是幼儿园本身的社会性活动,都可使幼儿从教育中获得的益处持续的更久。家长、教师、社会的群众为促进幼儿的发展,相互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已成为需要,让幼儿无论从学校还是社会都能受到启发,为之成长打好基础。

3.教学做合一

教授、学习、操作应合为一体,教授是教师授予幼儿知识,学习是幼儿学习知识,操作是为了幼儿对学习的巩固而进行的理论实践,三者也可以说是循序渐进,逐层深入。

3.1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即是教授知识,怎样让孩子接受并充分地吸收所学的东西,懂得教育是缓的道理,让幼儿主动学。

有一次,我在开展美术活动时,请幼儿自己尝试沿着轮廓涂颜色,大部分幼儿都能按照我的方法开始涂,只有一个坐的比较远的小朋友不动,我以为坐的远没看到示范,想来大部分孩子都会涂,于是我就抓着他的手快速地沿轮廓涂完,我想这下应该会了,可是等他自己动手的时候,我发现他只会原地转着涂,并不会沿着线条或轮廓涂,于是我又抓着他的手快速地上下涂,这一次比上一次好,但是没涂多久,还是开始了原地转,这下我想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我没有抓着他的手,而是用手指点他慢慢往上往下,速度也逐渐加快,收获的效果非常不错,这个事例说明教育是“缓”的艺术,尤其当孩子接受某项新事物时,更需要多一份“缓”的从容。

3.2学习就是幼儿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大胆地想象,大胆地思考,大胆地创造,从而进行有目的的操作。语言活动是很能体现幼儿创作性的,许多的语言活动是需要老师的示范讲述的,往往示范过后就会让幼儿产生依赖,相对的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也会不由地降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某些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大多孩子是缺乏的,依葫芦画瓢的模式太过直接,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去改变,去挖掘他们的想象力。

3.3再深入到解放双手,让他们的双手在大脑的指挥下,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动手,大胆地创造,为所学的知识进行累积和巩固。幼儿的胆量本身就是要通过大人的指引和启发一点点激励出来的,而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节活动的小小准备,也可能改变孩子的行动力,所以在开展活动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很重要的。

四、理论反思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有时我们会忽略一些问题,不曾想孩子真正学到了什么?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参加一节活动,特别是小班年龄段,一节活动十到十五分钟,真正地把生活、教育、社会、学校等互相渗透进行,做到教学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不简单,年轻的教师更要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把教育理论用到实处,投入了教育事业,就要用心把教育事业当成人生的一部分,把孩子的成长进步当成教育过程中的成果。许多孩子的认知、行为、情感与我们老师息息相关,在我们日常教学活动的一切言行中,不仅需要教育理念的支撑,更要把教育理念扩散到活动和生活中去,生活需要教育,正如教育需要生活一样,幼儿园教育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条件下创造机会,让幼儿学到更多的事物,这应是教育本身的追求,教育应为了生活,儿童应为了生活而受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德伟主编.《当代教育新理念》,第148-149页,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2]《陶行知全集》,第二卷第289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