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数学课程改革之我见
作者: 刁建霞摘 要:本文从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业出发,分析当前中职教育中基础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从对教材、教法以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探索基础课教学改革途径。
关键词:中职; 数学; 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118-001
众所周知,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数学方面尤其突出,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就会产生“教者烦,学者厌”的局面。因此,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行数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学校数学教育的现状
1.教材方面
我们使用的教材主要存在以下的缺陷:数学课程目标的定位与现有中职学生实际情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课程内容中还需要增加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方面
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大多任务繁重,参加继续教育和出外培训、进修的时间又少,从而缺乏对数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在教学中,更多的采用普教模式,缺少与学生实际相联系,认为数学就是要学会做题,会给学生一种误会,认为要学好数学就是要多背例题、多做练习、会做题。
在中职学校中,大部分学生普遍不喜欢学数学,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教师上课就是为了让学生会做数学题,很少与日常实际生活相联系,与专业课结合的也很少,这样脱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不能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3.学生方面
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是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标准,文化基础课听不懂、听不进,直至很反感;他们提起文化基础课就“头疼”。中职学校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被动的、低层次的,来中职学校是完成家长的意愿,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中职数学改革的着力点
1.改革教材内容,彰显以就业为导向
(1)实行低起点教学,有利于衔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实行低起点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初中基础内容,注意初中数学与中职数学内容的衔接。这样不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不足,还可以使学生在复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效地消除他们害怕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教材中增加趣味性、实用性的内容。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浓。怎样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呢?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首先就要改变他们学“数学既枯燥又无用”的观念,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其次,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课为专业课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以巩固数学教材内容为目的,紧扣对应的知识点,贴近当前生活实际,编排一些实用性的例子。
2.改进教学方法,突出以就业为导向
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材建设是联系统一的。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中职教育的特点,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摆脱纯粹理论教学,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改革的重点,以学生全面提高为改革的目标。
(1)进行补偿教育,有效地衔接初中与中职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刚入校时,给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态度、兴趣等做一次全面的补课,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更快、更好地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顺利达到中职学校教学目标的要求。如在开学初,可将实数、代数式的概念及运算、方程及方程组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做为补偿教育的重点。
(2)采用实践性教学,多与其他专业接轨。实践性教学以学生体验为中心,形式以学生活动为主,主动探究,注重过程经验,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实践,获得了成功。如汽车专业班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内容时,让学生自己构建立体几何模型,从中领会理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学习三视图、直观图的画法时,可借用某些汽车零件、或汽车模型要求学生画三视图。
(3)适当安排数学实验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就业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全面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努力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和实践,引导学生从直观现象到发现、思考、猜测、归纳,从而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开拓、创新的精神。
3.改变评价制度,促进以就业为导向
首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提供多次机会给学生,如课堂上的提问、板演、练习,小组讨论等。并且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看考试结果,如果一个学生通过努力,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是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在成绩评定时,可以考虑给他及格,用来肯定他所付出的努力,并鼓励他继续努力取得进步。
其次,对学生的成绩评定,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师生共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行教学评价区别化、评价标准分层次、模块教学评价与实践性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和实践能力。如在汽车专业班进行了模块式教学的试点,学完一个模块评定一个成绩,在期末给一个综合成绩。在《立体几何》模块的教学评价中,实行了实践性评价,首先将学生分成以四人为一小组,每小组根据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空间几何体,用卡纸构建两个空间几何体模型,分析它们的几何特征,画出它们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并求出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然后再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形式给予学生一个综合考评分数。
总之,中职数学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引起更多的教师对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关注与思考,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做一个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那么职校的数学课教学就会开出鲜艳的改革之花,职教改革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参考文献:
[1]丘维声主编.《数学》(基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林洁丹.《开发中专学校数学新教材的若干探索》,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6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