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考实心球投掷的教学
作者: 刘波摘 要:投掷实心球是一项技巧性和力量性较高的体育项目,该项目在历年的初中升学考试中占居着重要的位置。每年的体育考试中都有许多初中学生在该项目上痛失分数。为了探求提高投掷实心球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尽其所能少走弯路,从动作技术和动作原理,初中学生的身体条件特点,教学现状,教学过程中的身体基础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素质训练,动作技术的教学等方面谈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便于广大中学教师交流探讨。
关键词:中考; 实心球投掷;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163-002
1.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和动作原理
1.1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1)握球和持球;(2)预备姿势;(3)预摆;(4)最后用力。
1.2动作原理分析(略)
2.投掷实心球要具备的身体条件和理论知识
2.1身体协调性素质
投掷实心球动作技术中最后用力需要初中学生要有较好的身体协调性。
2.2柔韧性素质
要求学生腹、背、肩以及手臂充分伸展,着重将肩关节的韧带和腰部韧带充分拉开。
2.3力量性素质
原地投掷实心球项目要求学生要具有较强的腿部爆发力量,强腰腹肌力量和手臂力量。
2.4动作技术
下肢超越躯干。躯干(胸部)超越上肢的向前用力顺序,正确熟练的投掷实心球技术。快出手初速度和控制出手角度。
2.5理论知识
学生要知道握球和持球的方法,预摆对投掷的最后用力作用,理解身体各部分的发力方法顺序和出手角度。
3.初中学生的身体条件特点和对投掷原理认识的现状
3.1身体素质条件方面
快速增长阶段,15岁时各项素质增长量均达总增长量80%以上。
3.2素质发育有一定顺序
男生一般先是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的增长,其次是下肢爆发力;比较缓慢的、增长最晚的是臂肌静止耐力。女孩12岁前与男孩相同,12岁后腰腹肌力量和臂肌静止耐力显著落后,肌肉力量增加慢。
3.3力量素质发育有男女差异
男女素质发育有一定差异,年龄愈大这种性别差异愈加明显。18岁时女孩的臂肌静止耐力只有男孩的1/3,腰腹肌力量是男孩的2/3,下肢爆发力是男孩的3/4,速度和速度耐力相当于男孩的4/5。
3.4对投掷原理认识处在未知状态
在教师的教导下,能模糊知道投掷技术,但不能理解投掷技术的作用和意义。需投掷练习时经常提醒动作细节。
4.初中实心球体育教学现状
4.1不注重动作技术教学,只强调机械性投掷练习
有些学生在力量和身高不错,练习也很认真,形成严重错误的个人动作定型,改都改不掉。花费大量时间和力气也未达到中考要求。
4.2抓了动作技术教学或部分动作技术教学,而不注意基础训练
单一地抓了专项技术的学习,而不注意基础训练,在训练中搞“拔苗助长”,缺少应有的一些身体基础素质过程教学,影响了投掷成绩,有时回头重抓素质训练,以补不足。
4.3缺少理论原理的教学
进行动作技术教学中,缺少理论原理的教学,使得学生思想不明确和动作不连贯流畅,需要教师时刻提醒动作细节。
5.如何来做好投掷实心球的教学训练
5.1动作技术教学方法
5.1.1讲解示范法。讲解和示范合理地结合,使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先示范,在形成完整技术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对主要环节加以详细示范,助于学生掌握动作。
5.1.2完整法与分解法。完整法是对投掷实心球技术完整地进行教学。不破坏动作结构和各部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迅速地掌握动作。
分解法是把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技术,按1握球和持球,2预备姿势,3预摆,4最后用力,四步骤教学,最后串联起来进行完整法教学。
5.1.3电化教学法。通过观看录像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也可用摄像将学生练习过程摄录,让学生研究分析,从而纠正错误。
5.1.4大量的动作练习。初中每学期都应安排一定课时的投掷动作技术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定型。
5.2力量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的强力机制在于其能让肌肉产生适应性的肌肉体积增大和改善肌肉收缩的神经调节功能。原地投掷实心球所需要的力量,包括下肢、腰、背、上肢和手腕手指力量,如果力量发展不平衡,则影响力量的传递。在训练中,既要重视大肌群力量训练,也要注意小肌群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全年进行,每周要保持2至3次。
训练的手段;卧推,颈后推,负重体前屈。抓举、单脚跳接力、深蹲、台阶跳深练习收腹举腿、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用手指的俯卧撑。
首先要发展全身各部肌肉力量,同时加强对腰背肌和小肌肉群力量的训练。重点发展肩、臂、胸及下肢肌群的力量。
5.3速度训练
原地投掷实心球是用最快的动作速度完成的,提高出手速度就要发展肌肉快速收缩能力。
(1)课上的快速跑,追逐跑,接力跑和趣味性跨栏跑内容对发展初中学生的下肢向前运动速度非常有用。
(2)抛较轻的实心球或篮排球,一些投掷沙包,垒球类的游戏,球类课中的羽毛球的发球,扣杀,排球的挥臂击球,都可以用来发展腰背和上肢的肌肉快速收缩能力。
5.4协调、柔韧、灵敏素质的训练身体的协调、柔韧、灵敏性素质直接影响最后用力和出手速度、出手角度,严重影响成绩。应把协调、柔韧、灵敏、弹跳、速度等素质的训练贯彻始终,是初中体育课内容的主要方面。
发展素质训练手段主要有:
(1)体操课和武术课中的各种扩胸,振臂,压肩,压腰,体前、后屈伸,各种腰绕环,滚翻,翻腾,下腰拱桥练习。
(2)各种跳绳练习。发展协调和灵敏素质。
(3)体育课上的一些跑跳爬滚的组合性的游戏比赛活动,花样跑,可锻炼和发展初中学生的协调性。
6.结论
6.1在初中教学内容上选择快速跑,追逐跑,接力跑和趣味性跨栏跑体操课,组合性的游戏比赛活动,花样跑,羽毛球,排球等初中的基础性技能项目,内容应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和兴趣,潜移默化的培养了投掷所必须的身体综合素质基础。
6.2投掷实心球教学过程。不单是专项技术和力量教学所能完成好的。因此对初中学生必须进行身体基础素质、柔韧性素质训练,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就能水到渠成,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