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升学心理压力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 徐睿

摘 要: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高三学生的升学心理压力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调查研究了高三学生升学心理压力的基本现状,通过探讨学校、教师、家庭、自身等因素对学生心理行为方面影响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升学心理压力; 调查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18-001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也是人格塑造的非常时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逐步成熟,同时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心理极易出现问题。尤其是高三,学习任务重,考试频繁,同时还要面对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老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等诸多压力,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的身心健康,而所有这些负能量的背后正是“高考”这一繁重的升学压力。

一、高中生升学心理压力的基本状况

对于进入高三的学生来说,个人的愿望和理想,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各种各样的模拟考试等,使高三学生头脑中总有一根紧绷的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吴申梅采用分层抽样法对高中三个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感受到较大压力,多数学生有中等程度的压力,其中高三学生压力最大,女生压力高于男生。

杨明调查发现考试焦虑是高三学生面对升学压力的重要表现。对于高三学生而言,考试是无法逃避的现实,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个好学校,分数成了学生获得自尊的重要砝码。为了不辜负家长,让老师认为自己是努力的学生,高三学生对考试产生紧张、恐惧情绪,有的学生做梦都在考试。

张玉虎调查发现高三学生心理压力还表现为学习紧张,郁郁寡欢,社交障碍等方面。紧张的学习使脑细胞活动处于抑制状态,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反过来又加重了学生本人对学习的紧张感,形成恶性循环。进入高三后,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原本活泼的学生变得不爱说话,不愿跟同学、老师和家长交流,神情变得严肃甚至难以捉摸,人也变得忧心忡忡、精神不能集中。

徐红艳研究发现高三学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面对升学压力的各种心理表现:记忆力下降,精神难以集中,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考试成绩的不稳定致使情绪波动性大;同学间的竞争激烈,其他同学能做的难题,自己却不会,感到惶恐不安。

种种研究表明,高三学生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之下,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中学生升学压力事件的测量及影响因素

唐文芬采用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学院郑全全和陈树林编制的《中学生应激源量表》,从学习压力、教师压力、家庭环境压力、父母管教方式的压力,社会文化压力,同学朋友交往中的压力及自我身心的压力等7个方面调查了高三学生的心理紧张来源。量表采用五级评分,从0-4,0表示没有发生过对自己没有影响,4表示极重度影响。通过调查测试,从专业分析中看出,学习压力是最大的压力源,然后依次是自身压力、同学朋友压力、教师压力、父母管教方式压力、社会文化压力以及家庭环境压力。

苏立军、胡英丽对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压力源进行数据统计,发现高三学生在学习劳累这一压力源方面占比最大,除了学习,高三的学生几乎没有娱乐和放松活动,在面对家长满满的期望和老师的重压下,身心疲惫。

李燕调查发现,武汉市中学生的生活事件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考试排名次、考试失败、交上新朋友、调座位、与同学关系的融洽性、过生日、被人误会或错怪、受到家长称赞、开家长会和受到表扬或奖励。

张楚、朱洁义在《高三学生心理压力过度归因与应对》中提到各校为了吸引优质生源,大搞题海战术,各种“模考”层出不穷,通过各种措施营造紧张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竞争,很多学校实施名校拔尖工程,向时间要成绩,删减与高考无关科目,增加高考科目时间。这些措施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感到压力重重,身心疲惫。

三、中学生升学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要针对不同的因素,具体地解决问题。

蒋桂嫚研究发现,高中生的生活压力越大,对身心健康的影响越大;男女生对生活压力的应对方式存在差异,男生较多采用逻辑思考和问题解决,女生较多采用听天由命和责怪自己。

李金钊研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

姚登奎在《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对策》中指出,首先要加强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接触人,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解决一些社会、家庭问题。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化解心里的郁闷情结,以健康、乐观的姿态迎接社会的挑战。其次,要将心理教育贯穿到各门学科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学校要充分发挥团组织、学生会的作用,利用各种机会,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在趣味活动中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校园内建立“心理咨询室”,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秋霞在《高三学生心理压力及缓解方法》中分别从家校和自身因素列举了缓解压力的三大对策。首先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多沟通多倾听学生内心的心声,帮助他们排解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客观地对待学生的升学问题,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度期望,在言行中多肯定和鼓励,少讥讽。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看待学习过程。找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结合实际给自己制定一些容易达成的短期目标,切勿急躁情绪,急功近利。再次,要劳逸结合,学会自我放松。学习重在方法和效果,切勿一味在时间上打“疲劳战”。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放松能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