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地盘我做主

作者: 张文

摘 要: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它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它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与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获得发展。因此,重视并合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区域活动; 活动规则; 材料投放; 教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96-001

在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有着它的独特之处,它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

一、设计区域标记,制定活动规则

幼儿喜欢游戏活动,他们自由探究、无拘无束,但规则意识不能淡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规则应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偏废某一方都是不妥的。在实践中,总结出师幼共同制定活动规则的四种有效方法。

1.在活动前明确规定

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之前就要明确活动规则,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例如让幼儿进入图书角进行阅读时,要遵守哪些基本的规则等等,教师—般在区域活动开展前要明确规定,这是从大局上保证区域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2.在讨论中共同商定

讨论往往是围绕着区域活动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比如有些区域人数较多,其他区域没人参与,发生幼儿争抢玩具、学具的现象怎么办等这些问题,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商讨并愿意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将制定的规则集中张贴在相应的区域中,幼儿看到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会遵守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

3.在试误中逐步形成

有时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有关活动规则方面的问题,教师不应急着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可以让幼儿在试误中逐渐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

4.不断调整完善规则

游戏规则的建立与执行,要依幼儿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要求,体现出层次性、发展性。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规则规范约束的范围应逐渐扩大。规则所指导规范行为的难度应逐渐加深加强。

二、关于区域活动中的注意问题

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动手和想象创造能力,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目的性、主动性和计划性,使幼儿达到预定目的,也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1.幼儿对区域活动规则的遵守

(1)暗示法。所谓暗示法就是将区域活动的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

(2)图示法。规则的掌握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的表示,并贴在适当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

(3)提醒法。幼儿由于受到年龄的制约,在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忘记规则而影响自己和别人的活动。教师应该给予提醒和适当的帮助,如当幼儿由于不理解规则而干扰到其他幼儿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觉得这样做好吗?”“应该怎样做更好?”

(4)熏陶法。教师可通过创设秩序井然的教室、活动、生活情境,同伴的交往等等,利用环境与氛围的约束力来促使幼儿作出规则行为,深化幼儿对规则的认识。

上述四种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应加以灵活综合运用。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肯定还能摸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2.区域活动中活动材料的投放

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

首先,在投放材料时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其次,在每一主题材料的提供中,不能一成不变,材料要具有动态性,还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最后,材料的投放要根据班级幼儿不同的需要、能力年龄特点,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

材料的提供可以是根据主题内容、幼儿兴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差异等进行投放,在材料的投放中,我们尽量要做到:有目的、低结构、高开放、有层次、分阶段。

3.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自身角色的把握

区域活动为幼儿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平台。幼儿的这些发展还必须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在区域活动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因此,摆正教师的位置是区域活动指导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学会观察。例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幼儿活动中的困难、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表现差异等,尽可能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其次,教师应该成为幼儿活动最强大的支持者。幼儿在游戏时遇到困难,教师要及时询问幼儿的原因并给予正面帮助,避免他们在探索中的误区。例如生活区给幼儿提供了揿钮这种材料,由于幼儿力气比较小,揿钮按上了很难打开,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帮助,替换更适合幼儿年龄的操作材料,如纽扣等。

再次,在活动中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探索,教师要“变成孩子”,参与活动过程,与幼儿一起探索操作,遵守游戏规则,与幼儿共享“欢乐”,从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

最后教师要做个开放的指导者。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教师切勿表现出盲目性、随意性,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幼儿们自己的活动。

游戏中体现教师“专业性”的理想境界:引得无痕、获得进步;学得有益、持续发展。总之,教师要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幼儿多动手动脑,培养其敢想敢做的主人翁意识。

规则变式的开发和运用、规则提示的延伸和渗透等,仍然需要教师狠下功夫去学习、摸索与实践;必要的活动规则,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在开放的游戏环境、多样化的活动材料、机智灵活的引导策略下,幼儿与环境、材料、教师及同伴间的生动频繁的有效互动,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