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朱怡雯

摘 要: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才最宝贵的素质,我们从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看,学前期正是创造力的萌芽时期,只有在正确的教育方法的引导下,这种潜能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幼儿园教学; 创造力; 六大解放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97-001

陶行知在幼儿教育方面提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并且呼吁“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陶行知先生提出了解放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下面我结合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

一、解放孩子的头脑,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接受系统的知识教育,而是注重创造性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幼儿已经有了创造能力的萌芽,又值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期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幼儿游戏,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

比如在小班体育活动《变戏法》中,教师的提问层层深入,小鱼来了,小鱼是怎样过来的?谁能来学一学?孩子们的思维立马打开了:有的两手放在前面摆动学小鱼游,有的一手前一手后摆动学小鱼游,有的两手都放在后面当尾巴学小鱼游,还有的小鱼边游边点头摆尾……想象的火花四溅。

二、解放孩子的双手,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俗话说“心灵手巧”,灵巧的手是一个人大脑发育良好的标志之一。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让幼儿通过解放双手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进行托班美术活动《美丽的雪花》时,孩子们看到图片上一点点白白的雪花,都很好奇:“老师,雪花是怎么来的?怎么会是圆圆的点?”我将绘画要点跟幼儿讲述一遍,并鼓励幼儿尝试一下:“那你们的雪花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都跃跃欲试,当他们拿到棉签的那一刻,雪花不再是一个个小圆点了,大大小小绽放开来的雪花跃然纸上,那是极生动自然的。有的孩子还会得意的告诉老师:“我的雪花是长长的,因为它化了。”“我的雪花有很多,像在下大雪。”

三、解放孩子的眼睛,增强幼儿创造的兴趣

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会看,会观察,使幼儿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幼儿对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生活以及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事物都十分地感兴趣,他们对新奇未知的东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将好奇心转化为探索欲望,增强其创造的兴趣。

如小班的社会活动《逛逛我的幼儿园》中,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幼儿园中平时幼儿很少接触的地方,萌芽保健室、长廊、小花园等等,教师细致讲解,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回到教室后,孩子们显示出对照片墙的兴趣,“照片上是谁?”“怎么我不在上面?”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从他们的小脑袋里蹦出来,教师借助这一点,与幼儿一同讨论,开展了制作“我们的照片墙”活动,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自己的照片带来贴到班级的主题墙上。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激发了他们对照片墙的兴趣,才有了这个制作“我们的照片墙”活动的产生。

四、解放孩子的嘴巴,提高幼儿自我表达能力

陶行知认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应该给幼儿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幼儿积极提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想。解放幼儿的嘴巴,让幼儿在问的过程中增加认识、丰富想象,在说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思绪飞舞。

如托班的主题活动《秋叶飘》中,教师只是稍一提点——美丽的落叶像什么?孩子们便争抢着举手回答,他们将一片片黄色、红色的落叶想象成在天空中飞舞的彩色蝴蝶,有黄蝴蝶、红蝴蝶;想象成一条条在水里自由自在游动的小鱼,有大的,有小的;想象成小女孩的小裙子,有蓬蓬裙,长裙,短裙,各式各样的;想象成扇子,圆的,半圆的等等。他们的小脑袋不停地想着,小嘴巴不停地说着。

五、解放孩子的时间,提供给幼儿创造的平台

陶行知先生大声呼吁:“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之解放。”并且“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展现他的天才。”

幼儿园教育中的时间解放体现之一在于每天的自主游戏和创造性游戏中,这时候的时间是完全属于孩子们的。益智区里,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将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圆形和方形的KT板在桌子上拼拼玩玩,一棵大树、一座小房子、一朵小花、一艘小船在孩子的手中诞生。建构区里,积木搭成的房子、雪花片拼出的陀螺、胶粒拼出的火箭,串珠串成的项链也是孩子们的作品。

六、解放孩子的空间,发挥幼儿的创造才能

陶行知先生认为:“从前的学校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学生从鸟笼中解放出来,放大的鸟笼比原有的鸟笼大些,有一棵树,有假山,有猴子陪着玩,但仍然是个放大的模范鸟笼,不是鸟的家乡,不是鸟的世界。鸟笼式的学校,培养学生用的是干腌菜的教科书,学生的精神营养非常贫乏。”他还指出:“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

秋天到了,我们利用午饭后的时间,带幼儿在校园中走一走,观察园内的树木、小草和花朵,使幼儿在边看边走的过程中发现秋天的变化。

陶行知一生都在致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创新教育。创新,是陶行知教育观的灵魂。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渗透于幼儿园教学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幼儿教师深思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翠善.略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天学刊,2001年,第06期

[2]奚立新.试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02期

[3]沈洁云.浅谈如何培养3~4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13期

[4]陈家生.陶行知创新教育思想简评[J]生活教育,2006年,第04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