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味”科学课堂
作者: 汤晓芸摘 要: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提高科学学习的“精度”,要搭配利用农村家庭资源,拓展科学学习的“广度”。
关键词:农村; 资源; 科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5-052-001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认识大自然,开展对大自然的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想利用好农村广阔的资源,为科学教学所用,要关注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提高科学学习的“精度”
农村自然条件丰富,自然资源优渥,自然风景秀丽,自然现象显著。所有的一切无不为科学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假如学生的科学探究只局限于课堂上,单凭标本、直观教具或课件,必然会大大的降低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
我在教学中合理取材,并且结合学校以及周围的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充分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使之更容易开展教学活动,更容易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动物》一章,学生需要对蚂蚁、蜗牛、蚯蚓,金鱼等常见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在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一章,教材引导学生探究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动手制作生态瓶,发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都涉及到了很多农村自然资源。
2.利用形象的非生物资源
农村的人们最常见、最常用的东西往往包含着科学技术的应用,这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材料,而且可以引起学生进行探究的兴趣。我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杠杆的科学》一章时,就地取材,找来很多常见的工具,比如榔头,剪刀,锄头,扳手,螺丝刀,尖嘴钳,园林剪等等。形象的实物展示和近距离的接触和研究,帮助学生对平时容易见到,更容易忽略的工具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上升了科学的高度。
二、搭配利用农村家庭资源,拓展科学学习的“广度”
在小学科学的实验探究中,往往有许多实验是长期的,持续的。如蚕、青蛙的一生观察、种子发芽的观察,像这样的观察,单在课堂里拿几件标本或实物展示给学生,即便搭配教师的讲解,甚至辅以录像视频资料等等,带给学生的也仅仅是二手资料,前人的经验,是感性认识。这样的教学方式难免被动,枯燥,是很难解决问题的。让学生在家里自己亲自动手养一养,种一种,学生很容易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真实的体验,丰富的一手资料,这样更利于学生的探究。
1.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长线作业”
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这一单元中涉及到很多对于蚕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的观察,了解。在正式上这一单元前,我提前布置学生一项“长线作业”——自己在家里孵化小蚕。学生们精心饲养,仔细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课内进行集体交流汇报。这样一来,学生对蚕的一生非常了解,课堂上人人有话说,个个举手发言。大家纷纷拿着自己的实验记录,选择自己最擅长的表述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用文字表格形式,有的用生动图画形式。
2.在父母的陪同下关注科普信息
丰富家庭的科普读物,关注科技资讯信息,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图书设备,电脑设施查阅资料,也是服务课堂的好方法。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样通过课内与家里互相结合,使知识从感性认识自然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激发了学生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3.在父母的指导下开展科学观察和记录
观察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
我充分利用家庭的力量,寻求家长的帮助。我和家长一起教育孩子做一个细心人,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观察路边的植物、家里周围菜地里种的蔬菜,观察我们一起生活的小动物,观察水、土壤、空气等,做到让学生每天观察一个事物,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有不懂的与家长一起查阅资料,讨论商量。有些观察记录需要材料辅助的,比如拍照,写小论文,制作手抄报等等,也得到了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
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拓展到了学生的课外时间,家庭生活中,真正的拓展了科学学习的“广度”。
三、合理利用农村环境资源,增加科学学习的“深度”
儿童天真活泼,对于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作为科学教师,要提醒学生,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就看我们有没有探索的精神,有没有钻研的毅力,去积极增加学习的“深度”。
1.特殊环境服务特色教学
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晴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在多云的天气中带领学生到野外,能清晰观察到天空中各种各样的云彩,可以认识和学习有关气象的知识。在晴朗的夜晚,可以指导学生很好地去观察月相、星座等。
在教授四年级上册《天气》一章,我就带学生到操场上观察天气情况,研究天空中形状各异的云朵,配合关于云的谚语,学生学的饶有兴致,掌握度也比较高。在教授六年级下册《宇宙一章》时,我引导学生关注平时的生活所见,养成夜观月相,星座的好习惯,并且做好及时的记录。学生的反馈信息带给我很大的鼓励和安慰。通过这样的课外延伸活动,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点滴之美,触摸到了科学的光环。
2.问题环境服务情感教育
在教授六年级《环境与我们》一章时,我带领学生到服装厂附近调查河水污染情况,并与上游的水质进行对比,当学生看到原本清澈的河水由于工厂排放的废水而变得浑浊不堪,并带有刺鼻的异味时,学生们震惊了,都争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服装厂的污水污染太严重了!”“这里的水绝对不能使用了。”这样直接与大自然接触,与社会接触,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还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并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结合起来。
我深深的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我们农村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服务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黄克熙.如何开发与利用农村科学教学资源
[2]刘厚兵.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势与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