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如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作者: 金燕摘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让每节体育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关键词:体育学科;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62-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我们的体育课堂。实践证明,体育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效率。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紧跟时代的潮流,在教学中体育学科要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充分融合信息技术,让我们的体育课生动有趣,充满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信息技术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使其随学习的深入强化和丰富,为学生理解本课内容打下良好的感情基础。尽管情感必须由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感悟,但是适当的点拨,使他们入门还是必要的。有位老师在低年级《阿笨熊学本领》(前滚翻)教学时,课的开始就利用音乐、图片、动画等制作的森林里各种动物锻炼身体的热闹场面的课件,深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学生很自然地对“今天我们要干什么?学什么内容?”感兴趣。这种合理运用能够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非常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很好地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二、形象直观,突出重点
抽象的知识用语言描述,即使使用一些挂图、模型等直观手段也显得较为呆板。通过信息技术往往比教师的示范讲解更直观、更生动、更易被学生接受。如体育实践课《气体交换站》一课中,吸入的空气进入肺泡,空气中的氧就会渗入毛细血管,由血液运送到身体各组织器官以维持生命活动,而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再由血液带到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这样就完成了气体交换。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制作气体交换过程的动画,通过信息课件的演示,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生理现象变得生动形象,加快了学生学习速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学生便能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亲眼看到气体交换的过程,真正了解了肺泡是气体交换站。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三、信息反馈,完善动作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技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体质,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学生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模仿、练习、纠正动作、再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反馈功能,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自己的动作情况,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学习的动作技术。有一位老师在排球技术的教学中就运用了信息技术的反馈,学生能看到自己的动作,找出并改正错误动作,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融合音乐,愉悦身心
音乐是一种节奏明显的艺术形式,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一种奇特的作用。在教学中,音乐又给了充分的想象与表现的空间,在音乐的伴奏下,积极的、活泼的、自由的想象,并力图在姿态、形体、气等方面充分表现了个人的潜能,使身心得到了协调的发展。队列训练改哨子为音乐伴奏,效果会更佳,游戏配上音乐,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武术教材中,音乐伴奏解决教材单调、枯燥的缺点,使学生很快兴奋地进入角色,提高学生运动的适应能力。体育课的结束部分,进行音乐伴奏的短时间整理活动,使身心从紧张到平缓,这一过程一般选编舒展、节奏轻盈的乐曲,才能达到心理和身体各部位放松的目的。音乐可以使学生精神愉悦,消除疲劳,可以调节学生的心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学生在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中会表现出一种激情高昂、精神振奋的情绪,使其可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收到最佳的运动效果。
总之,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让每节体育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