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挖掘句型的运用奥秘
作者: 沈勤英摘要:句型是英语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要掌握好句型并能灵活运用,对学生来说并非易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好句型,挖掘句型运用的奥秘,教师应当认真钻研,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相当重要。
关键词:合理变句;举一反三;学会梳理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45-002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孩子们学习单词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花点时间听、读、背,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学会。但对于句子的学习和运用颇有难度。特别是初涉句子书写和运用的三、四年级学生,对于句子的运用很是混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孩子刚开始学时就学得含糊不清,混为一团,那以后就更难以继续学习。如何让孩子们正确使用句子并轻松地掌握好,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探索的主题。《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合理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发现句子的运用奥妙,并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一、合理变句,掌握更多句子
在通常情况下,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往往书本上出现什么句子,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能听、说、读、写该句子,但如果将该句子稍作改变,学生就变得很茫然,像是全然一新的感觉。为了改变这种死记硬背的缺陷,教师可以在教授句型时,在学生掌握本句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改变句子的方法,来真正学会并运用该句型。
1.句意基本不变,合理扩句
中年级段的学生学的句子和单词并不是很多,因此,教师要从简单着手,尽量让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造出一些新句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中出现了句子This is for you.和h’s fnr you.这是非常简单的句式。但联系生活实际,需要表达的内容可能比这个句子复杂、丰富得多。如何将这个句子进行有效的扩展,同时不给学生一种负担呢?我让学生考虑这个句型什么地方可以变化,学生的回答很如我意:this改成that;you改成me,Helen,my brother等等。这是最初步的改变。我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法说出一些具体的句子。果然一些新的句子脱口而出,如That is for hie.That is for my friend.在这个基础上,趁着孩子们还沉浸在自己的创新思维中,我趁热打铁,追问:那这个句子什么地方还可以加物品?学生马上思考,小手纷纷举起,有的说“在this后面”,有的说“在is后面”,我帮助学生分析两种说法的正误,最后学生达成一致,应该是This/That…is for…如This new dress isfor your sister.That green toy bike is for Tommy.然后我让学生总结这类句子的适用意义:把某物送给某人,用物品is for人物。最后我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文具来实践运用。通过合理扩句的过程,学生不仅明白了这个句子的基本含义,而且掌握了这个句型的结构,并能在情景中运用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句型结构不变,合理变句
某些典型句型新授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改变句中主要单词的方式来学会更多的句子。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学习了Whatdo you like?这个句子,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改头换面”,即让学生思考,通过改变一个词,得到一个新的句意。“游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根据已有的知识,如下的句子被脱口而出:What do you have/want/play/eat/drink?等等。学生的思维与表达的热情就在你一句我一句的造句中被激发出来了。孩子总想说出与别人不同的句子,所以他们努力地去思考,同时这个思考的过程又使学生记忆深刻。在游戏中,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积极的思考中,学生们不但自己学会了很多的句子,而且养成了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运用的习惯。
二、举一反三。达到触类旁通
在英语句型教学中,往往还会涉及到一些语法现象,但对于中年级来说,给学生讲语法,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一是不理解;二是难以记住,因此“多练”才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俗话说“熟能生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对于英语语法的正确使用颇为管用。
1.对比练习,学会总结
“对比”是指两种不同但又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同时呈现,比它们各自单独呈现所得到的学习效果要好。原因是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在大脑皮层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平淡而不易记忆。因此,有些句子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
在中年级中已经涉及到一般疑问句,以及其回答。但在运用时,经常发现学生对于一般疑问句的回答张冠李戴。比如Can you…?学生会回答Yes,I am.或者Yes,I do.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知道有这些回答,但不知道其正确运用。这时,教师可以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观察其中的规律:
Is this a bike?Do you have a doH?Can you play football?
Yes,it is.Yes,I do.Yes,I can.
N0,it isn’t.No,I don’t.No,I can’t.
学生通过观察,显而易见地可以得出规律:即一般疑问句开头的词便是回答的省略句中该用到的助动词或be动词。通过这个结论,可以让学生来实践一些其它的句子,如Are these apples?Did you goto the park yesterday?就算是没学过的,学生根据这个规律也能正确运用。
2.反复练习,感悟真理
高士其说:
“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确实对于句子的某些语法知识,讲一次、两次是不能使全体学生掌握的,而是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才有可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很显然,我们要对学生有信心,要持之以恒,让他们在练习中慢慢地熟悉、理解。如Be动词的正确运用,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如果掌握不好的话,对接下来的英语学习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其实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单、复数来区别的话也不是很难,但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在语文学科上也没搞清楚这些人称,所以提这些反而更增加了他们的理解、记忆负担,索性用练习的形式,让他们自己去慢慢感悟。在“练”中“悟”,会掌握得更深刻,更透彻。
因此句子涉及语法的,既要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观察其中的规律,又要将归纳出来的规律实践于练习。只有归纳加实践,才能将知识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
三、学会梳理。发现句型规律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通过梳理,会发现某些知识是相通的或是存在一定联系的。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习负担,而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四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中的句子颇多,既有单词like和have的用法;又有各类基本句型的交叉出现,有陈述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对于众多句型的频繁交叉出现,有的学生脑海里已是一团浑水,摸不清,搞不透。为了让学生清晰透彻地掌握、理解并运用这些句子,我让学生把这些句子全罗列出来,再观察这些句子可以分为哪些基本句型。最后让学生通过用表格的形式将“like”和“have”的句型进行对比,观察有什么共同点。最后可以总结得出:要掌握一个新句型的使用,就要搞清它的几种基本句子类型,即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因此关于like的句型,以第一人称为例就可以分别为①I like…②I don’tlike…③Do youlike…?④Whatd。youlike?学会了这几种基本句型后,再学have的句型就相当简单,即把like改成have就行了。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句型类别即可,大大地减少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掌握了这几种基本句子结构,对以后的句型学习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学习方法对学生能否学好,学得是否轻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方法好,能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句子教学是英语课堂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善于思考、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观察和思考,去发现、挖掘句子运用的奥妙,真正学会正确、灵活运用句型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