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词,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作者: 陈华兰

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激活课堂,读写结合,让孩子走进诗词;延伸课外,拓展阅读,让孩子会读诗;家校联手,营造氛围,让孩子爱读诗。

关键词:诗词教学;有效途径;激活课堂;延伸课外;家校联手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088-001

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如何引领小学生走进古诗文,让孩子爱读诗,读懂诗,让中华经典诗词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浅谈阐述。

一、激活课堂。读写结合

探索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古诗词教学行之有效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古诗词教学,才能让孩子走进古诗词,从根本上激活孩子们的“阅读期待”,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

1.激活课堂

①创设情景,走进诗文

孩子们愿意读诗,但大多数是“小和尚念经”,古诗词一般短小押韵,朗朗上口,孩子们很轻松就会背诵了,但其中所表达的含义、情感等,一般都闹不明白。所以,教师应该避开灌输式的讲解,创设情景,让孩子们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感知、感受、感悟。

文包诗的典型特点,寓诗于晴境之中,如《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咏华山》《游子吟》等,诗文对照,品悟意境,学生易读易懂。

②由画入境,展开想象

诗词的写作,跳跃性比较大,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引领学生进入这种意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是有效的途径。如《枫桥夜泊》通过诗人夜泊枫桥所见的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伴之所闻的乌啼、钟声,勾画了一幅意境幽美的秋江夜泊图。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孩子读诗,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先简单勾画出诗中所见,再读体会诗人如轻烟般的愁思后,细画此图,图诗结合,理解诗人淡淡的愁情。

③诵读感悟,自由交流

古诗词表达简洁,孩子诵读理解也有所不同,课堂上应允许孩子自由交流自己的诵读感悟,当然,这应该是在初读之后,了解了诗人作诗的背景、诗词大意等之后,反复诵读有所理解、感悟,与同学交流,既加深了自己对诗词的理解,也培养了孩子的表达、创新、合作等能力。

如:南宋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诵读之后,我让学生围绕“你读出了什么?”展开交流。有人说:“我从萧萧梧叶送寒声感受到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还有人补充说:“我从江上秋风一词知道是秋天。”有人说:“我从动客情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还有人说:“我感觉诗人想念他小时候的生活了,他看到儿童挑促织很感兴趣。”也有人说:“我觉得这些小孩子很贪玩,夜深了还不睡觉,还在捉蟋蟀呢!”……交流之下,我们不得不佩服孩子品读、思考、想象的能力。

2.读写结合

让学生走进古诗词,实实在在地读一读,问一问,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读写结合,解放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习作中运用古诗文的形式很多,我们可以以诗文的意境为基础,诱导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为古诗文扩补感受,扩补情境,续编故事等。如:郑燮的《竹石》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教学中,我让学生由这两句展开想象,自由编说童话故事,以竹笋冲破岩石为中心编写,主题表现竹子坚忍不拔的精神,顽强的生命力。

再如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的《习作8》,指导学生选择两句诗,查找相关资料,对诗的全文,创作的背景,对诗意的理解或赋予的新的意义等,展开交流,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学生能在平时多积累,在语言中在习作中恰当的运用,其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定会大大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感悟古诗文。

二、延伸课外。拓展阅读

1.延伸课外

(1)诵读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需求,通过查阅课外资料、询问、调查等手段,自主学习,不仅能更有效地理解诗文,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诵读与生活运用相结合

诗文源于生活,在平时生活中,和孩子们散步、郊游、逛超市等过程中,我们可以诱导孩子在不经意间,见物吟诗,见景吟诗,叙事吟诗等等。

如:在学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出示这样一个题目引导学生:当你爸爸在中秋节期间出差在外时,你觉得他可以用哪句诗表达他此时的心情?孩子很容易就想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类似的引导还可以有许多:秋天,看到满山的枫叶,你会吟诵哪句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当小明的爸爸看到小明的钢笔字写得比自己还要好时,他会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长此以往,很多时候,孩子会在不经意间恰当得体地溜出句古诗或创作出诗句,这样,古诗文便在悄然无声中走进了孩子们的生活。

(3)诵读与活动相结合

以活动激趣,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班级小诗人”;举行“古诗配画”、“课本剧表演”、“诗词知识竞赛”、“古诗词经验交流会”、“诗词创作”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验阅读的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古诗词阅读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感受到读经带来的成就感,自然就会喜欢读。

三、家校联手,营造氛围

读书是一种学习,学习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所以我们可以努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树立“终生学习”、“全员学习”和“团体学习”的理念,创造显性的学习氛围,以氛围去影响广大学生,甚至学生家长。

引导孩子们读诗词,就是要提高他们的诵读兴趣,让他们多看、多读、多背。

1.制造氛围

教师可以在班里宣传、布置每天一诗,可以在黑板报中腾出一角,每天更新一首诗词,大家都去读,自然形成一种氛围,一人读古诗文较难,大家一起读,则兴趣将会大为提高。

2.感染兴趣

家长和老师都必须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热忱,和孩子一起读诗、谈诗,互相比赛,一家人兴致高昂,读得多读得好时为他点赞,稍有松懈时为他打气加油,让孩子们持续这股热情。

3.激发兴趣

在诗词朗读上,主要是要读出味道。咱可以让孩子或快或慢,或吟或唱,带读,齐读,接龙,对读等多管齐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不就被编唱成歌曲吟唱了吗,让孩子听听,然后试着自由找个曲调也来给自己喜欢的诗词编唱,来个“诗词吟唱会”,孩子们一定兴趣盎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