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作者: 高静

摘要:创新是音乐乃至所有艺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体现。音乐教学与创新能力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但目前我国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状况却令人堪忧。本论文将以“创造性”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分析,对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造能力;现状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125-001

一、教育观念落后

目前,音乐教学的观念和认识问题已成为阻碍音乐教学和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之一。观念和认识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师生个人三个层面。

1.社会方面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而逐渐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但是,我国社会公众对音乐教育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要么把音乐教育当成专业音乐教育来狂热追捧,要么仍就持原有传统的唯分数论教育观念,音乐教育完全被忽视。音乐是一门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发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陶冶情操、愉悦性情、提高素养、开发智力、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一门课程,是一种知识的技能,有助于开发和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是学习者根据兴趣爱好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当前我国多少学生被父母逼着学这种乐器、学那种乐器,完全不顾个人年龄、身体和心理条件及个性特点,不断考取音乐艺术的专业等级证书;或者完全忽视音乐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学校教育中停开或减少音乐教育时间。

2.学校层面

“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它可以唤起人的情感共鸣,激发其情感与意志,从而达到审美的作用。”可见音乐教学不仅具有德育功能,更具有净化情感功能。但当前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普遍过分强调了音乐的德育功能,淡化了音乐教学的情感原则。如在单纯的音乐欣赏课程中,大多数学校的普遍教育原则是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了解音乐形式、音乐符号和音乐作品与之关联的重大社会主题及所反映和影响的人们思想倾向,以使学生们的认知能够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想法设法地牵强地去挖掘其所谓的德育元素和教育意义。

3.师生层面

受我国传统观念和其他学科的影响,我国长期以来的音乐教学参照其他学科教学,过于关注音乐基本知识的讲解,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情感原则,过于注重“晓之以理”,忽视“动之以情”,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对音乐教学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在音乐知识的教学中,老师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和分析枯燥而乏味的音乐符号和音乐理论,以使学生们的认知能够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殊不知,这种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失去了音乐感性的依托,其结果只能是老师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缺少与音乐作品共同的情感体验,长此以往,学生将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忽视学生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音乐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得音乐教育或概念化、重主导轻主体,或机械化、重技能轻素养,或肤浅化、重结果轻过程。

二、教学方法过时

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的音乐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仅简单采用手提录音机、教学磁带或光盘,教学过程也是先教学生识谱,再唱歌,其余剩下的时间由学生听录音学唱,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中对音乐作品背景知识、作者介绍、作品相关理论介绍多,有些老师甚至是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违背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原则,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积累少、感觉浅薄。

音乐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活动,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独特功能。但当前学校的音乐教育普遍存在教师包揽一切、课堂全场灌输,加上我国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造成孩子只会被动接受、消极顺从,压抑了学生个性,而教学方法中对单纯技能技巧的学习、训练的重视,使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死板地进行模仿,导致艺术表现呆滞、僵化、千篇一律,抹杀了学生的天赋和灵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得以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未能得到实现。

三、教材内容死板,教学评价单一

当前我国音乐教学的教材过分细化和明确,注重强调自身体系的逻辑严密性、时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内容封闭单一、死板,缺乏灵活性,教师和学生缺少创造的空间,而我国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民族音乐、世界名曲的选摘,极少涉及到流行歌曲,大中小学音乐教材相对比较死板,由于民族音乐和世界名曲的高雅性,且对听众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故受众面相对较少。流行音乐因其简单、明朗、贴近实际生活而受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因此,改变当前音乐教学内容死板的现状,在音乐教学中更多地选取近年优秀、健康的流行歌曲,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活泼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另外,我国学校的教学评价采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对不同课程、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差异性缺乏考虑,对教学手段、教研水平及教学设施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过分强调教学评价结果对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请、绩效考核挂钩,忽视教学评价“多边效益”的开发,教学评价过于单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