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控实训课上的应用

作者: 陈海斌 孟保勤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数控实训课上的应用0

摘要:鉴于中职校的数控设备数量和数控专业学生人数比例,数控实训教学必须高效率,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数控毕业生。

关键词:高效课堂;数控实训;实训课;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8-129-001

数控实训课是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只有创建数控实训课的高效课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才可以真正的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数控实训课现状

目前很多中职校数控实训课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把理论知识放到数控车间来完成,解决了以前理论教学的种种困难。但是在数控实训车间,发现普遍存在学生在车间闲聊的现象,宝贵的数控设备资源闲置现象,出现教师对学生“放羊式”的做法,加之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认为在数控实训车间比在教室课堂上“自由”多了;当教师讲解演示完后,学生自由练习,一台机床,一个人在操作时,另外的学生没有别的任务而闲着无所事事。

二、探讨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如何应用到数控实训教学中去

1.依据学情,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要在课堂上花较少的时间去讲解,使学生获得最大学习效益,实现少教多练。课前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备教材和备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课前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项目,查找相关的资料,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科学准确的学习目标。把项目细化和分解其中的知识点。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出来,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部分。在上课前一天分发给每位学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预习案的内容。

由于学校的数控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每位学生每人一台数控机床,教师课前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合理的分组,一般每组三至四人,每组选聘一名组长。每个项目在老师的指导和小组长分配下,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课前由学科班长以小组为单位,把导学案全部收齐,在老师的指导下批阅预习案,总结预习案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记录每组的得分(预习案总分为5分,小组得分为该组的平均分)。

2.以学生的预习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

2.1 预习点评,解决预习案

课堂上把导学案分发给学生,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科班长给学生讲解错得较多的题目,并分析原因,学生要大胆的提出质疑和及时的补充,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通过加分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发言,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处于饱满的情绪之中。错误较少的题目,小组成员内讨论,学生自行解决。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发自内心愉快的情绪支配下克服困难,集中注意力学习知识技能。

2.2 合作探究,完成探究案

在开始新实训项目时,教师以上一届学生的工件或者老师自己准备的工件,让学生观看,同时让学生来分享这份劳动和成功的快乐,由此导入新课。教师花十分钟时间讲解本次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在编程操作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激励学生,哪组的学生做的比教师手头的工件更好的,不但小组获得加分奖励,教师在给下一届学生讲课时可以拿这个工件给他们师弟师妹作为样品,再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控实训操作课是让学生掌握数控操作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生产实践服务的。在加工练习前,小组长分配各组员职责,结合工厂实际生产分为工艺员、编程员、操作员、检验员等。让学生充分体验工厂实际生产的流程,保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组内成员讨论导学案上探究案的任务,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长要积极引导组内性格较内向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只有组内每位成员都能较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小组成绩才会突出。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己也能在组内充当小导师,成就感油然而生。

2.3 展示点评,巩固探究案

指定两组展示自己的工艺分析步骤,程序的编写及加工后的零件。其他组的组员进行点评,评价是否正确,还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及时提出质疑和补充,并对其打分计入小组得分中。教师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对点评人员加分。为激发对后进生的学习兴趣,鼓励更多的发言,给更多的奖励加分,并记录到各小组。

2.4 角色置换,完成训练案

在解决探究案遇到的问题后,趁热打铁,各小组继续完成训练案的练习。按照上述流程,每组的小组长重新分配角色,让学生体验不同角色,明确不同角色在加工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体验中学习。完成后,小组内自评,小组间相同角色成员互评,打分并记录。

2.5 总结表彰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向学生充分展示合作成果,给他们互相评价的机会。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一定要全面而有激励性。在数控实训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有效性,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实训纪律(出勤、着装、守纪)、实训态度(主动性、合作性)、实训操作(规范性、安全性、实训效果)、清洁整理(卫生打扫、物品归位)等方面做出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又要让小组成员清楚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是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不能只是教师的评价,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评互评,组内互评,力求全面、及时、公正、科学而又具有指导性。

最后,根据本堂课各小组的表现和得分总数,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并把优秀作品保存,作为下届学生学习的教学示范工件。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要想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这种能力的培养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