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示意图

作者: 俞玉萍

画好示意图0

摘要:示意图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物理解题方法。物理示意图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更容易建立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画图解题的意识还不强,善于通过画示意图解题的同学还不多。本文阐述了画示意图解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画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揭示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的本质,有利于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关键词:示意图;解题;认知规律;形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30-002

画示意图也称作图法、图像法,是指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图像,将各个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象、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图像法在科学教学尤其是物理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

初中阶段,科学学习的各个领域都有图形内容。学生在解决科学问题时,很多时候,除了读图还要画图。《2014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掌握的画图技能有12项。作图题既能考查学生对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又能考查学生把抽象的科学语言转化为直观的图像的能力。这种题型的特点是直观明了,答案唯一,一般在考试中直接要求画图的题目所占比例不大,但间接利用作图解决的问题却很多,所以要引起重视。

一、学生画图解题能力的现状

笔者就学生通过画示意图来解题的情况访问了一些科学教师,被访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任教不同的年级。了解到的基本情况是:学生通过画示意图来解题的能力非常薄弱,缺少画图思考的意识,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画图的意识。老师对待图像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老师对题目所给的图像很依赖,但不注重对图像的处理和加工;有的老师自己在解题或分析题目时会画示意图,但从来没有强调学生用这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存在“听得懂,但自己不会分析”的问题;大部分老师提倡学生画图、用图,但学生的实际画图解题能力仍然是薄弱的环节。

二、画示意图解题符合认知规律及思维特征

物理思维一般首先需要形象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策略,然后再通过抽象思维来解决,这正是物理思维的基本特征。人的认知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初中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优势,这样势必使他们在解答某些较抽象的问题时存在困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我国学者在《物理教学心理学》中也说道:“示意图能使解答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同时呈现在视野里,图形成了思维的载体,睹图凝思实际上是视觉化思维参与了解题过程,问题就可以解决得比不能同时看见条件要容易,失误也少。”

在物理习题处理中,若能从题目的文字描述中想象出实际情景,并学会将情景用示意图描绘出来,使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逻辑顺序化;使物理形象思维与物理抽象思维结合起来,这将对整个物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专家研究发现,学生在解题中对于题目所给图形的依赖性是很强的,高中生也是如此。有这样一个研究:一个班的同学,在回答纯文字叙述的题目:“走绳索的杂技演员在走到绳索中点时,使水平的绳索下垂Θ角,问绳上的张力应是演员体重的多少倍”时,有42%的同学做错。绝大数学生错误原因是:未能正确画出如图1所示的示意图。而当老师在原题中增加了这个示意图之后,结果只有大约10%的同学做错。实验得出:习题中语言文字加示意图的描述方式,比纯语言文字的描述方式对学生的帮助要大得多。这也反映物理示意图对学生解题的帮助不可低估。

三、画示意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阿恩海姆认为:“弄清事物的作用机制或弄清某种解决方式是否可行,乃是一切创造性思维活动所必须经过的‘选择’步骤。”示意图是一种重要的物理语言,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运用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断解决问题。”笔者看来,根据题目的文字描述画出相关的图景,本身就体现出学生创设情景的能力,画示意图的过程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体现。这正是我们科学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四、实例解析

示意图,是一种直观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的物理情景。例如:光路图、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等效电路图、力臂、磁感线等。示意图画好了,物理过程也就清楚了,解题思路也就清晰了。

(一)画好示意图,巧解光学问题

例题1、如图2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渐放掉容器中的水,器底的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解析:如图3所示,当水位在a时,光斑在P点;当水位下降,入射点降低到b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左移动。答案为B。

例题2:如图4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是______,(填“凹透镜”或“凸透镜”,下同),乙透镜是______。

解析:本题若凭肉眼直接判断,很容易出错,认为甲图光线经过透镜后发散了,为凹透镜;乙图看起来光线经过透镜后靠拢了。但只要将入射光线延长便可发现,结果不以为然。甲图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了,故甲为凸透镜;乙图光线经过透镜后发散了,故乙为凹透镜。学生在答此类题目时,若能将辅助线画出,则答案将非常明了。

(二)画好示意图,巧解力学问题

例题3:一质量为M的探空气球在匀速下降,若气球所受浮力F始终保持不变,气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仅与速度有关。现欲使该气球以同样的速度匀速上升,则需从气球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多少?

A.0 B.(M-2F/g) C.2M-F/g D.2(M-F/g)

解析:此题中涉及到物体受力有3个(即重力、浮力和阻力),且前后两次所受阻力方向不同,若要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列出三个力间的关系式,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绝大部分同学列不出求解的式子。但通过画示意图就能非常清晰地理清力的关系从而求解了。根据题意,第一次气球匀速下降,受到重力1、浮力和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三力平衡;第二次要使气球以同样的速度匀速上升,由题意可知,此时气球受到重力2、浮力和大小相等的竖直向下的阻力,三力平衡。

如图5:(设吊篮中减少的质量为m),由图可列出以下关系式:

故答案为D。

例题4:如图6所示,物体重10牛,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30牛,且F与墙壁垂直,也与物体垂直,这时墙壁受到的压力为( )

A.40牛

B.10牛

C.30牛

D.20牛

解析:本题学生会误选A或B。错因一:认为物体重10牛,再加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30牛,则物体对墙壁压力为40牛。错因二:因看惯了水平支持面所受压力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重力,误以为凡是压力都等于重力。通过画受力分析图我们会发现:墙壁所受压力方向与物体所受重力方向垂直,两者大小无关。本题中,对物体而言,水平方向受到压力F为30牛,和墙对它的压力FN,物体保持静止,所以二力平衡,FN等于30牛;又因为物体对墙的压力FN’与墙对物体的压力FN互为相互作用力,所以墙受到的压力FN’也为30牛。故答案为C。

(三)画好示意图,巧解杠杆动态平衡问题

例题5、如图8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一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析:此类杠杆动态平衡问题肯定要用到杠杆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所以解题关键是要找到力臂关系,那就必须画图。由图9分析得:

例题6:如图10,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

A.F>F,因为甲方法的动力臂长;B.F乙,因为乙方法的阻力臂长;C.F>F,因为乙方法时阻力臂短;D.F=F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解析:把水泥板看做一个杠杆,抬起一端,则另一端为支点,画出两种情况下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11。由于水泥板是一个厚度、密度都均匀的物体,所以,其重力的作用点在其中心上,此时动力F克服的是水泥板的重力,即此时的阻力臂等于动力臂的一半。在此基础上,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确定F甲与F乙的大小关系,即前后两次所用的力相同。综上分析,故选D。

(四)画好示意图,巧解测量问题

例题7:在一块平整地面的积雪上,用脚竖直向下踩,形成一个向下凹的脚印,脚踩在积雪上后雪变成冰,冰的密度为已知值P。测得积雪原来的厚度为H,用脚踩后在雪上形成脚印的深度记为h,则雪的密度计算式为?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脚印下的雪被踩后变成冰层”,质量不变,根据图像把积雪厚度H与冰的厚度的关系找到,再根据公式m=pV列出关系式,求解出积雪的密度。

如图12:(设脚印的面积为S)

(五)画好示意图,巧解电学问题

例题8:如图13所示,当S闭合时,两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解析:本题题目中虽然给出图像,但是为实物图,若不画出开关闭合前后的等效电路图,对问题的分析有较大的难度。正确画出等效电路图,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如图14:

由图可得:S闭合前,电压表相当于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无示数;S闭合后,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L2两端电压,小于电源电压,电流表有示数。所以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故答案为C。

五、反思

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的错题进行分析统计发现,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画出必要的分析图。又由学生反馈得知,较大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去画示意图,一接触到问题,就企图立即建立有关的求解方程,其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还有一批学生是不知道怎么画。而很多物理题只能借助图形才能解答。如在解答杠杆动态平衡问题(例题5)时,有的学生根本没画示意图,凭想象猜测做题;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画出杠杆在两个位置时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未能从相似三角形中找到力臂变化的关系。也就不知道变化后动力臂与阻力臂比值仍不变这一结果了。类似由于没有画图或没有画对示意图导致的错误还有很多,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总之,画示意图是解题中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一副好的示意图就是一种无声的启发,为正确的解题叩开大门。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让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百般好”的意识,养成“由题意简画图”的好习惯。注意多训练学生的画图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画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我们的科学教学也会越来越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提高,科学学习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所起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学生解题的信心和能力也会因水涨而船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