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作者: 邵贵元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最高管理者,因此,作为班主任,就要像一名心理保健医生一样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中;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42-001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从各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升学,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压力,导致学生心理发展在此阶段极其容易发生变化。针对各方压力,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一、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剖析

1.高中学生心理焦虑问题

心理焦虑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心理情绪,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

高中学生的心理焦虑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在这三方面的压力下存在一种学业成败的舆论导向,对高中学生的自尊心构成严重的威胁,一旦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和失败,且各种考试前后,学生因负担重,期望过高,导致学生产生焦虑度过高的现象。高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自尊心很强,很想通过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具体表现在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

2.高中学生自卑抑郁问题

自卑抑郁心理也是高中阶段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一种在认知上产生的偏差,认为自己是无能软弱的情感。抑郁是一种心理行为,一种常见的情绪性心理障碍,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处于高中阶段,学生对自我在认知方面还不能够完全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某些程度上,很容易对自我评价有偏差,就会有在同学间不善沟通,遇事悲观,凡事过于消极,心理承受能力低。高中学生抑郁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成绩全面下降或突然下降,厌学、恐学、逃学或拒学。在高中生中,自卑抑郁心理比较普遍,有的学生调节的好,慢慢地会消除其影响,而有少数学生深陷其中,不仅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而且在特定的条件下甚至会酿成离家出走、自杀的后果,甚至走向犯罪,危害社会。

二、学生心理问题应对策略

学生的心理从混乱走向有序,需要一个正确的引导。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帮助青少年顺利度过青春期这个人生转折的十字路口,在辅导他们学业的同时,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通过班级管理,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渗透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帮助他们完成自我塑造。

1.全面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工作,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班主任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其前提条件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过程等要有全面了解。善于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

2.针对不同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在注重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辅导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单独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心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面对学生的焦虑问题,教师要做到:要求学生按时休息,保证睡眠;平时多运动,听音乐减轻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与学生多交流。针对学生的自卑抑郁,教师要:培养学生直面挫败的勇气;引导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做一名心理保健医生

作为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工作,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全面了解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班主任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其前提条件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过程等要有全面了解。善于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思想动态。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从各方面影响着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担忧。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高考,升学,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压力,导致学生心理发展在此阶段极其容易发生变化。针对各方压力,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了班主任在班级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工作,班主任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

4.家访的重要性

家访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学校和家庭是影响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和思想行为动态。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三、小结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中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最高管理者,因此,作为班主任,就要像一名心理保健医生一样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