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作者: 王云霞

摘要: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064-001

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一、精选材料,巧妙设问,为有效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材料的选择举足轻重,精选上课材料应该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尤其对于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准备哪些材料,如何取舍,值得花些心思,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我在执教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时,在介绍圆规之前,我安排了让学生利用手中工具画一个圆这一环节。起初我给大家准备的材料是绳子、工形针和笔,问题设置是这样:“请你利用手中材料,绳子、工形针和笔,同桌合作创造出一个圆。”经过试教我发现,学生很难利用绳子画出一个漂亮的圆。我又不断思考并调整教案,最后决定给出学生多种材料以供选择,问题的重心放在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材料,使自己画出的圆更漂亮”。问题重新设定为:“请你利用手中材料,绳子、工形针、回形针、铁丝(两端有小孔)和笔,同桌合作创造出一个圆。想一想,你选择什么材料画出的圆最漂亮?选择什么材料画不圆?问题出在哪里?”这样设置之后,学生们将重点放在选择材料上,他也会紧紧围绕前面画圆的三个要素:定点、定长和旋转一周来选择。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回形针,一端用工形针固定,另一端套入笔尖就可以画出很漂亮的圆。因为回形针材质较硬,定点和定长都容易做到,再旋转一周就可以得到圆。相反选择了绳子的学生很难画出圆,因为定点和定长都难做到,自然结果不够理想。这样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学生对圆的三要素理解得更加深刻,对于后面理解圆规的原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精新准备上课材料,巧妙设置问题,为有效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化大为小,有序研究,为有效教学提供逻辑依据

数学学习是学思维,学方法,学逻辑,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时,钉子板上围成的多边形的面积与形内钉子数和形上钉子数都有关系,当老师出示一个很复杂的不规则图形,问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们很困惑,想要计算出来不可能,数格子也不容易,如果能找到面积和形内与形上钉子数的规律求出面积不是更好吗?这样来激发学生探究规律的需求。面积、形内钉子数和形上钉子数有三个变量,我们可以从简单图形人手研究,先控制一个变量,形内钉子数又比形上少,不妨从形内钉子数是1时开始研究,数出形上钉子数(4)和面积(2),填入表格;接着依次研究形内钉子数是2、3、4……时的情况,同样数出形上钉子数和面积,填入表格。这样化大为小,有序研究,将一个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教学难点很容易突破。有效的数学教学,会让学生学到方法,延伸到以后的学习中,体现小学数学的奠基价值。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对其后续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

三、动静结合,加深感悟,是有效教学的双刃剑

传统教学注重教材,讲授为主,知识大都以静态形式呈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不说,感悟也不够深刻,教学质量自然不高。如果知识呈现方式中能做到动态和静态相结合,交互呈现,教学效果将大大提高。比如传统教材中《圆的认识》,多以静态知识导入,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的表面,指一指这些物体表面的圆,找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见到过圆,体会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我觉得生活中形成圆的动画很多,飞机螺旋桨的旋转和游乐场里摩天轮的旋转等,学生们对这些知识也很感兴趣,为何不将这些引入课堂。所以我大胆创新,课前三个动态视频导入,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花样滑冰、摩天轮的旋转、电扇叶片的旋转,这三个视频给学生带来不少震撼,尤其是赵宏博拉着申雪的手旋转形成—个动态的圆的轨迹,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眼睛一眨也不眨,我知道他们被动态的内容所吸引,对圆的感悟也自然生成。这时再把这几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们的回答很精彩。最后学完本课内容,我再回到这三个视频,将动态视频播放时定格,静态状态下让大家指出圆心和半径在哪里。花样滑冰的视频,有的学生说半径是两个人手臂距离之和,这时马上有学生质疑,半径应该是两个人双脚之间的距离。我又引导大家从概念人手思考,最终取得一致,半径的长度是后者。所以数学教学中动态和静态相结合,使学生在动态知识里感悟,在静态知识中思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

四、把握教学时机,适时指导,掌握有效教学的契机

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关键看重难点如何突破。教师在备课时首要任务就是要找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找准学生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教学《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时,当形内钉子数是1时,面积是2,形上钉子数是4;当形内钉子数是2时,研究多个图形得到一组数据,面积和形上钉子数分别为4.5和7,5.5和9,5和8,如果这时把问题抛给学生,面积和形上钉子数有什么关系,估计会有人说出来,但是也只是个别聪明学生,如果这时教师就直接公布答案,未免有替代作用。教师要意识到,这里是学生困难比较大的地方,要给予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教师还要给予适当指导。问题设置要起到启发作用:“孩子们,形内钉子数是1时,形上钉子数是面积的2倍。形内钉子数是2时,还是它的两倍吗?”学生一眼就发现不是,“那看上去不是2倍了,是不是真的就没有规律呢?先除以2试试行不行?”放手让孩子们继续研究,相信这一次大多数人都会发现:形上钉子数除以2再加1等于面积。周玉仁教授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教学是“慢”的艺术,教师要学会等待。我们要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及时加以点拨指导,并给予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

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