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动在幼儿发展中的影响

作者: 夏良慧 徐卫红

摘要:互动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主要桥梁,在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互动可以加深积极的情感体验,减弱消极的情感体验。互动可增进人们之间的理解,调控人们的行为。

关键词:幼儿时期;互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01-001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班里总有个别孩子是不爱表现的,他们常常自己一个人玩,上课时虽然在认真听讲,但是却很少举手发言。这样的孩子与周围缺乏互动。所以在幼儿时期,孩子互动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

一、幼儿与物质环境的互动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幼儿不仅仅是在环境中成长,也是在环境里探索和学习。因此也可将“环境视为幼儿的老师”,互动式的教育环境可让幼儿体会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2.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3.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二、幼儿与教师的互动

从幼儿早晨入园到傍晚离园,从活动设计到活动组织、秩序维持,从集体教育到个别指导到纠纷调节,从幼儿的一日三餐到安排幼儿午睡起床后的穿戴整理,从巡视幼儿的游戏与幼儿的情感交流等,事无巨细,凡是与幼儿有关的,教师都必须关注,都需要用语言向幼儿发出指令、表达思想、传达信息。而幼儿则根据教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回应。这样的师幼互动是无处不在的。

1.教师是幼儿心声的倾听者

作为教师要以微笑和耐心倾听幼儿的需要、想法、问题和建议,并给予适时、积极的反馈。教师工作重要的活动应该是“倾听”,即全神贯注地关注幼儿,倾听他们的语言,观察他们在各种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分析他们的心智发展,找出他们当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必须把从幼儿那里听到的信息或观察到的具体行为方式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教育幼儿的资料。

2.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和分析者

教师应悉心观察并领悟幼儿的言行,分析了解其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不用成人的角度观察幼儿,教师经常谈要观察幼儿,可是提的多,说的多,并不等于在实践中做的好,教师往往是从成人的角度而不是从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幼儿,因此常常是“我想他是在干什么”,而不是“我看到他在干什么”。

3.教师是交往机会的提供者

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和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平等、自由的交往。我们在开展语言活动的过程中,注重让幼儿在自己喜爱和熟悉的活动背景中,运用自己的表征语言,自主的表现表达,与老师、与同伴、与家长、与环境,共同建构认知,人格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三、幼儿与同伴的互动

皮亚杰在论述幼儿认知和语言发展中强调“合作型”学习,他认为与同龄人的讨论要比成人的讨论更有价值,因为一个幼儿可能毫不怀疑地服从成人的权威,而不进行严格的检验。生生之间频繁的交往机会,是幼儿语言交往的发展的强大空间。

1.一日生活中,生生互动提供语言交往氛围

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为幼儿提供了大量语言交往的机会。无论幼儿进餐、睡觉、洗漱、入厕、喝水、散步……这些都是幼儿必不可少的生活活动。甚至是一些过渡环节,幼儿总是无意识地要进行交谈。幼儿能够通过实践,练习巩固来发展理解运用交往语言的能力。

2.游戏活动中,生生互动创造语言交往机会

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是语言交往实践的一块肥沃的土壤。在游戏中,幼儿更敢于、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为生生互动创造了很好的机会。如:中班幼儿游戏都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开始游戏区域和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角色的分配等,都需要幼儿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意见,进行交流后展开。随着游戏情节的展开,幼儿间扮演的各种角色,必会模仿产生与人、与事物打交道的现象,这些正是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的实际练习。

3.教师引导中,生生互动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生生互动是幼儿在语言交往中,获得学习、构建、重组、转化为自身经验的最佳途径。幼儿与同伴的语言交往是内因,幼儿自身语言发展水平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从纵向上来看,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各有差异。通过交往和尝试,有“顿悟”,有“错位”,也有“创造”。幼儿不断地从同伴身上印证自己,有利于幼儿自我检验,从而不断地对自己的交往语言的结构进行调整和重组。从横向上来看,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与其认知和游戏水平之间也常会发生矛盾和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和矛盾就构成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内部动力,吸收加工和输出交往语言的信息,以达到相互作用中新的平衡。

综上所述,教师尤其要重视与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教师应理解幼儿所处的情景,洞悉幼儿的一言一行,尊重他们的想法。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教师会更加真诚、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话语,幼儿会更加亲近教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师幼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