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有效教育的思与行

作者: 杨红

摘要: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真的心灵活动产物。幼儿教育工作者只要做到游戏内容的有效创新,游戏组织的有效互动,游戏课程的科学组织,必能使游戏教育成为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最大亮点,使每位孩子得以幸福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内容创新;有效组织;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03-001

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真的心灵活动产物。“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权利与人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日益成为众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实践中,游戏内容的陈化,游戏组织的低效,课程理念的缺失,已是摆在众多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笔者认为,只要做到游戏内容的有效创新,游戏组织的有效互动,游戏课程的科学组织,幼儿园游戏的有效教育,大有文章可作。

一、游戏内容的有效创新

1.游戏内容要有时代性。幼儿成长在当今变化迅猛的新时代,游戏内容理应贴近时代的变革,引导孩子更多地关注这瞬息万变的崭新时代。如可以让幼儿模仿航天员进行畅游太空的科学游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游戏有更高的活动用意,积极传递先进科技信息,有效地为孩子构建游戏空间与探究社会之间的桥梁。

2.游戏内容要有贴切性。游戏内容必须要适合不同幼儿年龄的发展需求。如一些合作要求比较高的游戏活动比较适合大班的孩子,如果生搬硬套到小班,效果适得其反。其次,游戏内容必须要与季节时令相契合。如舞台模特秀适合春夏季节,沙滩雕塑适宜在炎热的夏天。再次,游戏内容还需要考虑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特长的孩子。如城市孩子玩快乐农场游戏,需要做更多的辅导。

3.游戏内容要有本土性。游戏内容的有效组织应可以彰显地域文化。因为孩子们经历有限,熟知更多的是身边的景与人,如果游戏内容能充分挖掘地方本土文化,遵循生活化共性原则,游戏的组织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综合效益。如笔者所在园位于绍兴水乡,本园组织孩子进行“戴毡帽划乌篷”体验游戏,就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陶醉其间,不但达成了多项教育目标,此项游戏还成为园本特色游戏。

二、游戏组织的有效互动

1.游戏材料的提供要灵活机动。实践中,我们发现:游戏材料的提供并非愈多愈好,材料很多易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且此时的幼儿更倾向于独自玩游戏,合作交往不容易激发。当然,游戏材料太少,组织游戏就会受到拘束,—些幼儿不能参与进来。基于儿童游戏需求的动态变动,教师不能无目的地满足儿童的所有需求,应将自己的组织意图渗透在材料提供上,适时适当地增减材料,促使孩子发现问题并尝试自我解决。

2.师生合作的引导要艺术灵动。游戏教育中,师生是合作关系,而绝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应以伙伴的角色参与其中,尊重每位孩子的意愿、差异、人格。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少说教,而通过自己的行动将指导意图表现出来。教师在与孩子进行平等游戏时,也可以用游戏角色的行为暗示幼儿可以朝进步的方向去努力。另外,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应给孩子一定自主权,不必过于强调规范孩子的操作方法,让他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互相作用下得到无形的教育。

3.自由自律的尺度因势利导。游戏教育一定是快乐的,自由度越大,自主性也就发挥得越好。但游戏也是有规则的,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自律。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幼儿缘于对活动兴趣的内在渴望,容易理解、乐于执行此项游戏的自我约束。其间,教师只要在情境中给予幼儿规则、信任和自由,就能确保幼儿将规则逐步内化为确保游戏正常组织开展的内在需求。游戏中,教师也应关注孩子的情绪,顺应孩子,多给予鼓励和肯定,用心体会幼儿内心感受,在幼儿需要帮助时适当介入,在幼儿专注表现时适时退出。

三、游戏课程的科学组织

1.构建多维度的游戏课程目标体系。基于对游戏教育和课程管理的认识,需要界定目标体系的几个课程理念。笔者以为,一是要坚持发展性与贴近性相结合,二是要趣味性与教育陛相结合,三是灵活性与操作性相结合。构建多维度的游戏课程目标体系,涉及到园本游戏课程开发总目标、各领域游戏课程分目标、各个园本特色游戏课程主题目标、各年龄段分目标以及各时间段的阶段性目标。同时,每个目标应包含认知、情感、技能的指导陛目标。

2.建构多层面的游戏课程实施体系。游戏课程实施的活动系统,笔者认为可从三种显性方式进行突破:以提升儿童经验为主的教学引导活动;以愉悦创造为主的游戏活动;把游戏教育渗透到幼儿具体生活细节的以感悟生活为主的全程活动。在组织形式方面,教师尤其要注意游戏形式的多样性,适当互补,强化整合。可以采取室内活动与户外活动,同龄活动和跨段活动,园内活动与亲子活动等不同层次、相互结合的游戏活动。其中,以主题引领的全园性游戏和以区角为载体的自设性游戏,能为游戏课程的实施提供更多可能性。

3.创设开放性的游戏课程整合体系。幼儿和家长不仅是游戏活动的参与者,也可以是游戏课程的开发者。游戏课程的开发可以借助家长资源,促进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间的交流互动。其次,园内要建设好游戏物质环境系统,包括游戏区角的布置、游戏材料的投放、走廊墙群的装饰,也要营设好游戏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再次,园内可以采取平行班互动、教师走班引领游戏和混段交流的方式,使游戏指导更富针对性,提升幼儿交往的频率与范围,拓展游戏空间,帮助幼儿多层面体验,培养积极的情感。

游戏承载着童年最美的梦想。只要教师提升教育智慧,用心挖掘创新游戏内容,采取新颖游戏组织形式,架构好园本游戏课程,必能使游戏教育成为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最大亮点,使每位孩子得以幸福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