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给孩子带来了什么
作者: 孙倩蕾摘要:在角色游戏中,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需要,进行思考来开展游戏,教师则在幼儿游戏的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根据幼儿活动时的具体反映及时予以调整和启发,常以一种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与众不同的创造性举动。
关键词:幼儿;游戏;规则;自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07-001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著名教育家卡连柯也说过:培养未来活动家——从游戏开始。而角色游戏无疑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根据幼儿好动、好玩等特点,结合主题、环境等可以为幼儿开展不同类型的角色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来扰乱游戏的进行,对此我们到底应该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呢?是无缘由的指责?还是耐心倾听问题,并一同思考解决办法呢?
案例一:对于大班的孩子而言,娃娃家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了,他们需要的是能给他们带来真实社会体验的游戏,于是乎我将生活中可见的带入到游戏中来。一开始游戏进行的并不顺利,经常会出问题。因为环保是我们幼儿园的研究课题,因此我特地设立了一个快递公司,帮助幼儿理解用过的物品送到快递公司,然后再由快递公司将物品分门别类的送到相应的地方。一开始预设的时候我以为大班的孩子对于这么一个简单的分类、回收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当真实进行游戏时我却发现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先是所有的物品不管是餐厅里的吃的还是商场里的日用品亦或是花店里的花,全部都一股脑儿的倒在一个箱子里,而且幼儿对于这种“倒”的行为可以说是乐此不疲,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行为是否正确。在我进行多次强调之后幼儿渐渐明白,虽然是在游戏,但也不能任性的随心所欲去操作,要按照规则来进行。于是他们按照了图标进行了小小的分类,这样不仅方便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派发,而且对游戏结束后的整理也有很大的帮助,减少了一大部分的负担。
到了中班,社会性意识稍微有点雏形,因此增设理发店、餐厅等交往类的区角;直到大班,那些简单的游戏已经无法吸引幼儿了,但是太多的规则又实在不符合幼儿园的需求,因此只能通过玩中学,玩中教,玩中了解,玩中巩固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二:游戏刚开始,轩轩就迫不及待的跑到棋社和他的好朋友一起玩围棋,因为班里有好多小朋友都在学围棋,因此他们的对战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刚开始还好好的,可是没过一会就听到丫丫来告状说轩轩把棋子全部都扔到地上了,还让小朋友们都走开。听到这里我就纳闷了,轩轩的性格我了解的,应该算得上是班里脾气好的了,怎么今天会发这么大的脾气呢?带着满满的好奇,我和丫丫一起走到了棋社,刚到棋社门口我惊呆了!小小的一张桌子竟然坐了4个人。众所周知,围棋是两个人的对决,怎么到我们这变成了4个人呢?我连忙和孩子们询问缘由。可是我还没开口轩轩就边哭着边向我诉苦,说牛牛不遵守规则,明明两个人玩的围棋他非要在一边指手画脚,还把子波的棋子收回来重新下,来来回回了好几次,轩轩实在忍不住了。的确,对于刚接触围棋的孩子,家长可能采用的就是放、收、再放、再收这种直观的方式陪孩子练习,这就导致了在与他人进行游戏时不能很好地履行规则。于是我和牛牛简单的聊了几句,当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不仅和轩轩道歉,还主动帮他一起收拾整理那些散乱在地上的棋子。
案例三:今天像往常一样来园进行桌面游戏,小季就跑来偷偷地问我:孙老师,今天玩游戏吗?我今天好想去花店里当做花的工作人员呀。听到她的想法,我微笑着点点头对她说:好呀,那我等会来买你做的花。于是小季就兴高采烈的回去玩玩具了。在游戏开始后我看到平时调皮吵闹的小季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正经、认真严肃的在制作的她,好像外面是另外的世界,她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世界之中。当我信守承诺去买花的时候,小季对我说:孙老师,这是我特地给你做的花,你看,是不是特别的漂亮呀!我摸摸她的头说:特别漂亮呢,我很喜欢,谢谢你哦!说完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快乐、幸福的笑容。对于这些简单的孩子而言,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美是最开心不过的事了。
游戏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意愿游戏,他们的行为能让你很直观的了解到他们的想法。老师只有把目标、要求、目的记在心里,并把握幼儿的一些规律性、原则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的游戏才会更生动、更受欢迎,孩子们也会更加的乐在其中。
案例四:嘉怡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因为是转学来的缘故,她妈妈和我们说了很多在以前学校的事情。据说以前在幼儿园里上学一句话都不会讲,于是回家就会讲不停,拼命的和妈妈说话。因为这个我也特别照顾她,每次开展游戏都安排她去人际交往多一些的商场、餐厅等等,还特地让班里最活泼开朗的孩子和她搭档游戏,偶尔也会请她去小舞台进行表演,勇敢的展示自己。在某一次的游戏中,我正漫无目的的观察他们的游戏情况时,突然发现嘉怡正在大胆的和顾客交流,而且还特别开心,完全看不出胆小的样子。于是我接连观察了几天,发现不仅是在游戏时,就连平时和小伙伴的交往,嘉怡都能应对自如。没想到我的有意之举竟也能让嘉怡有了如此大的改变。在游戏中打开心扉,变成一个善于、敢于、愿意大胆展示自己的孩子。
仔细想想,游戏究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是无忧无虑的欢乐?还是性格的改变?亦或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的本领,养成的好习惯?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对于孩子们而言,游戏就是游戏,没有那么多的乱七八糟,只要他们能全身心的投入进游戏,那么终究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些什么。通过玩能让幼儿不抵触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不就是我们所提倡的“玩中学”的理念吗?事实上,在游戏中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有许许多多,因此我们老师也更要将日常的生活、活动等方方面面的东西都贯穿、融入到游戏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