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性品质发展与培养的研究
作者: 张盛洁摘要:个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个人品质。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承担着幼儿个性与品格发展的任务,改变传统幼儿教学观念,深入了解幼儿心理规律,改善教育方式方法,是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探究了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因素,指出了在现阶段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错误,并且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个性培养;教学管理;心理规律;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09-001
个性品质指的是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与培养幼儿良好个性与品质,既是每个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义务与责任。
一、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因素
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组成单位,而家庭教育环境会给幼儿的个性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第一,隔代教育。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幼儿教育都是由祖辈来完成。祖辈拥有抚养孩子的经验,能很好的照顾孩子起居,但是祖辈的价值观念和知识结构都与现代社会价值有一些偏差,过分的溺爱孩子,使得幼儿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第二,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矛盾。教育观念的不同会导致父母采用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很高的期望,但却对孩子的关注不多,亲身教育时间短,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幼儿难以形成良好的独立个性。
二、幼儿个性品质培养发展上存在的错误观念和行为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学习场所,是培养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与品质的重要地方,对幼儿的成长是有着关键作用的。当前幼儿教师对幼儿个性发展的认识还停留在基本的生活习性上,存在对幼儿个性内涵的发展缺乏深度思考,这使得幼儿个性发展和培养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与此同时,许多幼师对于培养和发展幼儿个性品质存在许多观念上和行为上的误区。
(一)对幼儿个性品质的评价存在偏差
幼师对幼儿个性品质的评价会影响到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幼儿自信心的发展。许多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在玩乐过程中出现的行为给予了过分负面的评价。例如:有些幼儿在看见同伴摔跤的时候没有搀扶,教师则即刻批评孩子自私,数落幼儿的缺点。教师没有问清楚原因就立即批评幼儿,会让幼儿有深深的挫败感。
(二)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的错误认识
幼儿大多没有发展形成成熟的心理,因此,对于许多事情的反应态度大多来自于本能。一些教师有时候会对个别学生特别关爱,而对反应慢的学生比较冷淡,对于淘气的学生总是加以斥责,而这些行为的出现主要源于教师对于幼儿心理发展的错误认识,认为他们年纪小,不会明白其中的意思,其实这种无意识的动作极其容易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影响幼儿的良好个性。
(三)过于约束幼儿的行动
幼儿园的日常教育形式基本以幼儿游戏为主,许多幼儿教师在幼儿入园开始就进行严格要求,对幼儿的行为要求也比较严苛。例如:要求幼儿端正做好,不许与其他小朋友讲话,不能随意走出教室,这种情况下,幼儿的意愿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实现,也会使得幼儿难以形成自主创新的个性品质,总是一味接受成人的命令,极易使幼儿产生无主见的心态。
(四)产生错误行为的原因分析
首先,许多幼师缺乏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思维方式过于陈旧,并且缺乏教育经验,对于幼教职业的思考较为肤浅;其次,幼儿园对于幼儿教学的管理过于封闭;最后,教师不能够形成有效的实践性知识,总是忙于教学工作,无暇研究幼儿心理,难以产生系统的培养幼儿个性的方法。
基于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认知领域的学习;其次,教师应该把握幼儿心理发展规律,更深入地了解幼儿;最后,教师要了解幼儿个性的差异性,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
三、正确的培养方法和手段
(一)创建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唤起幼儿对于集体生活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情感。例如可以在教室各个角落放置玩具、娃娃,让他们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快乐玩耍,并且结束后自觉整理好玩具,有利于幼儿形成自觉整理的良好品质。
(二)营造轻松的游戏环境,培养幼儿个性自由发展
幼儿游戏环境不宜过于严苛,否则会影响到孩子的自由发展,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权利。例如开展自由活动,在不伤害别人、不损坏公物的前提下,给他们自由交谈、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玩具。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适当参加幼儿游戏,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幼儿形成乐于分享的性格。
(三)创新活动开展
幼儿教师在幼儿活动开展中,需要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创新活动形式,并适时指导与参与。例如在进行模仿游戏《老鹰抓小鸡》的过程中,幼儿全都想扮演小鸡,而不愿意扮演老鹰。这时候,教师选择扮演老鹰,孩子们则会十分开心,在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追逐和躲藏,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和机智,又有利于幼儿的良好个性形成。
(四)走入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大自然丰富多彩,教师应该多提倡自然活动,不仅有利于幼儿增加对自然知识的了解,还能解放幼儿热爱自由的天性,同时能够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品质。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开辟自然角,种植一些花草,安排小朋友每天浇水,培养幼儿的爱心。
(五)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幼儿园和家庭,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发展离不开家园统一的教学方法。因此,幼儿园需要加强与幼儿家长之间的互动,引导家长科学教育孩子,定期召开家长会,多邀请家长参与幼儿亲子活动,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够让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品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承担着幼儿个性与品格发展的任务,改变传统幼儿教学观念,深入了解幼儿心理规律,改善教育方式方法,是新时代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够正确把握培养幼儿个性品质正确的发展方向,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