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时代高校动画专业课程建设

作者: 王志成

摘要:数字媒体的社会变革影响着动画专业的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校动画教育的重要使命。通过分析动画专业课程的教育现状,根据数字媒体时代对动画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为动画专业设计课程改革方案,旨在将动画课程与数字化时代有效融合。

关键词:动画;数字媒体;网络时代;课程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9-150-0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媒体替代传统媒体成为主流,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成为数字媒体发展的新方向,数字媒体已成为影视、新闻、广告、娱乐、动画、教育、游戏等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数字媒体的发展使动漫从电视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走向了网络、手机等新媒体,面向了那些对动画更为热爱更具有消费能力的青年群体,从而探索出一条新的盈利道路。

数字媒体网络时代给我国动画带来了新的曙光,也对影视动画、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视音频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动画艺术受技术和媒介影响很大,其教学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高校动画专业的课程大纲,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过程都不能及时适应数字媒体特点,是制约着中国动画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方向的设置和课程不能再停留在传统动画教学模式上,而是要在了解数字媒体的新动态下,思考动画专业课程该如何顺应时代形势,以市场为依托,向社会提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符合人才培养规格的人力资源。

一、数字媒体时代对动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媒体,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媒体网络时代。目前我国年轻人50%的空余时间都在上网,而我国的其他数字平台也都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如网络互动电视、数字荧幕板等。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媒体网络时代,而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动画产业也将蓬勃的发展起来。数字动画在数字媒体的舞台上将大展身手,数字动画不再只针对孩子,而在数字媒体传播中对现代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涉及领域比较广,如互联网游戏开发、教学动画视频应用、影视动画片、数字艺术特效、动画广告、网络动画、电子漫画、电子杂志和图书等等,这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产品。所以,数字媒体时代的动画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动画专业更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所需要的动画专业人才素质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对数字媒体背景下动画专业教学进行重新审视,数字媒体发展不仅带给动画艺术的是制作工具、手段、传播方式等形式上的变革,其形式、效果、叙事方式也变得更为多元化。数字媒体网络时代的动画人才培养更要注重技术和艺术的交叉融合,不仅要掌握影视动画、网络动漫相关知识和能力,也要掌握网络媒介与传播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就我国高校动画人才培养质量来看,动画的艺术素质和动画的技术能力的培养不能兼顾和贯通,是目前动画人才培养的最大缺陷,企业很难招聘到既具有良好的艺术造诣,又熟练掌握数字动画软件技术的动画人才。

懂艺术的不会动画软件,懂软件的艺术造诣差。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①我国高校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清晰,缺乏对业界动画职业敏感度和适应性的把握,导致人才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目标跟不上产业的发展步伐,难以适应动画岗位的要求;②高校艺术类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艺术专长与综合素质相互矛盾,导致人才培养的两极分化;③动画专业的师资不够,除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一流的影视传媒类院校以外,其他学校尤其是地方二本院校的动画专业师资严重不足,且师资实践经验缺乏,懂动画艺术又软件技术水平高的老师不多;④实验设备落后,动画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学科,专业实践设备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数字媒体时代,动画行业需要的是动画艺术综合素质高,又掌握现代数字动画技术手段的新型动画人才。因此,改革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研究动画从业人员素质的核心出发,强化“数字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动画与数字媒体复合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动画企业人才需求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为本位,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将实训教学目标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密切关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缩短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岗位素质和技能发展之间的差距,加强校企合作,以项目教学的形式扩大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只有明确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和教学目标,通过各类动画专业理论知识与数字动画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才能培养出适应数字媒体网络时代的动画企业需要的创新型和技能型动画创作人才。基于这个目标,需要重组动画专业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加强教学目标管理,强化职业能力训练,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将人才培养和时代发展需求对接。

二、构建适应数字媒体时代的动画专业课程体系

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动画的机遇与挑战,然而,虽然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但很多高校的动画课程的设置却与数字媒体传播发展并不相符。由于对动画课程性质的划分、开设时间、顺序研究不够,在动画课程体系中,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渗透性,这导致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出现严重脱节,在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上无法保持同步,学生无法系统地理解和把握知识结构,不能把所学知识点融会贯通。这严重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修订课程教学计划时,应减少理论课,增加动画软件技能,并适当增加数字媒体网络制作课程,而且应将动画软件技能课程与动画专业课分阶段并行开设,有利于动画软件课程与动画艺术专业课程相互渗透和融合,让学生用软件技术去验证动画原理,使技术和艺术之间不至于脱节。在数字媒体时代下,各高校动画专业也在对数字媒体的运用上各有千秋,而在解决师资问题上,针对网络化教育迅速发展的现状,结合动画、数字媒体的学科特色,有条件的高校应积极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并通过大规模在线互动课程(亦称慕课,MOOCs)、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s)、翻转课堂等形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赏。

结合数字媒体时代特色和动画行业发展的趋势,动画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动画和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经过综合分析研究其课程设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模块:①基础理论模块:包括动画概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游戏概论、传播学基本理论、叙事学基本理论等。②动画造型模块:应包括姿态速写、色彩基础、写生变形、角色设计、场景设计、雕塑与数字建模等。③基本技能模块:应包括摄影基础、剪辑基础、图像处理软件基础、视频与声音处理软件基础等。④动画故事模块:应包括剧本写作、视听语言、分镜头画面设计、动画导演等。⑤动画动作设计模块:应包括动画运动规律、原画创作(或角色动画)、定格动画动作设计、动画表演等。⑥漫画插画模块:应包括漫画原理与基本技法、插画原理与基本技法、插画原理与基本技法、数字绘画、美术编辑与版面设计、漫画创作等。⑦数字动画模块:应包括动画软件基础,无纸动画制作,数字动画的建模、材质、绑定、动画、灯光和渲染,数字合成与特效,数字声音编辑,数字音乐创作等。⑧游戏设计艺术模块:应包括游戏策划、概念设计、游戏角色与场景设计、游戏关卡设计、网络游戏设计、手机游戏设计、动漫衍生品设计开发等。⑨影视特效创作模块:应包括视频处理软件、非线性剪辑、数字合成、影视特效、数字声音处理等。⑩交互媒体设计模块:应包括网页设计、UI设计、交互动画设计、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基础、社交媒体基础、虚拟现实应用设计、增强现实应用设计、交互装置设计等。以上课程基本可以涵盖动画的各个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兼顾艺术与技术、动画和网络、影视与传媒等行业需求,又互通融合的课程,能满足数字媒体时代动画创作和传播的基本需要。

三、注重适应动画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

动画专业实践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动画艺术的创作能力、动画技术的应用能力及行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践、专业实习、创作课题等形式。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各类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创作工作室等,展开产学联合实践教学,加强与动画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校企合作,将企业动画项目创作引进课堂,以项目带动动画专业的实践教学,在一些课程中实施商业项目驱动式教学实践,实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条件的高校应该统一组织学生到相关行业领域内的知名企业或机构(如动画公司、互联网公司、电影特效制作公司或游戏公司等),进行连续的顶岗实习。通过实践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动画、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的艺术创作、传播或相关工具开发的基本流程,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创作及研究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创作工具独立完成策划、创作、技术研发、运营、推广中的至少一个环节,具备初步实践工作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