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实验课程资源凸显生物学科特征
作者: 顾春林摘要:初中生物课程的特点是实验性强,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发实验课程资源,优化拓展教材实验,挖掘习题实验素材等有效途径,着力强化生物实验教学,凸显生物学科特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学科特征
中图分类号:G633. 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10-001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性很强。如何从生物学科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质量,让学生喜欢并渴望上生物课,值得我们一线生物教师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
一、丰富生物课程资源,用实验给学生最直观的认识
1.制作直观教具,丰富感性认识
当教学内容比较深奥、枯燥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直观教具进行辅助教学,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在学习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时,笔者用白色、红色、棕色的橡皮泥制作了三种血细胞模型,非常直观;在学生学习“肾单位的滤过作用”时,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的大小是教学难点,于是我用纯净水、食盐、白砂糖、尿素这些物质来表示他们是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结构非常小,能透过纱布(肾小球),而橡皮泥(血细胞)则不能透过。通过这些教具的使用,学生就能较直观地理解肾单位的滤过特点。
2.实物标本展示,吸引学生注意
实验室的浸制标本,剥制标本是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它们不该静静地摆在实验室,而应该拿上讲台。在讲授“空中飞行的动物”时,给学生展示鸽子、乌鸦、黄鹂的剥制标本;教师还可以用鹅翅的正羽制作一把扇子,模拟鸟的扇翅动作;讲授“人体的运动”时,把人体的骨架模型搬进教室;看着这样直观的实物,学生更愿意思考,更愿意提问。
3.生活课程资源,丰富实验素材
作为一个细心的生物教师,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好的素材是来源于农贸市场。例如在学习“人体的循环系统”时,笔者找遍整个市场,找不到满意的猪心,因为上面的血管都被屠宰工人割的一根不剩,于是只好找了一位卖肉的老板,特地交代他在屠宰猪时,保留猪心的主要血管。于是,学生在课堂上就看到了弹性超强、直径超大的主动脉——割下一段动脉,让学生来拉,拉不断!也看到了弹性稍差的静脉——割下一节,放于讲台,成软瘪状。他们更不会认为血管是红的或蓝的(挂图、教材的图片),学生看到了血管是白色的。
二、优化拓展教材实验,用突验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
苏科版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实验内容设置多,但是有些实验较难完成,有些实验可以改进,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应该有能力、有自信对教材的实验内容做改进,例如:
1.八年级教材上有“膝跳反射”这个简单实验,缺点是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 “是不是被测试者看到敲击才踢腿的呢?”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带上黑布,把学生的眼睛蒙起来,这样呈现给学生的是受测试者“没有看到”“想都不想”就踢起小腿,学生更容易理解:膝跳反射是低级的,不经过大脑的,是非条件反射。实验经过如此改进,就显得严谨了。
2.七年级教材上有“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实验,我在进行这个实验的时候准备了很多的食物:面粉、菜油、粉丝、蛋清(干)、面条、猪油(晒干),当学生看到这些食物都可以燃烧:发光、发热时,深刻体会到食物中确实含有能量。
3.八年级教材中“种子的萌发”实验是中学生物最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材料方便取得,器材简单,实验操作、过程却最能体现科学的实验观:实验的对照组可以设置成很多。针对实验“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对照组的设置为:A有土壤、B无土壤,A有光、B无光,A有水、B无水,A常温( 250)、B低温(50),A有空气、B无空气等,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可以设置为:A有种皮、B无种皮,A胚完整、B胚缺损,A子叶完整、B子叶缺损,种子萌发实验的缺点是季节,当我们的教学内容进行到“种子的萌发条件”时,恰好是冬季,较寒冷,种子的发芽速度太慢,但是利用温水、保卫瓶、塑料泡沫盒等工具,还是能顺利进行实验的,种子萌发实验还可以挖掘,例如让学生比赛:谁的种子发芽之后先长到20厘米长。
三、挖掘习题实验素材,用实验使学生体会知行统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实验!”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要求学生来学习生物知识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学生最宝贵的品质。例如:
1.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习题中,就有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判断四个不同的生态瓶,哪个生态瓶中的小鱼能存活更长的时间。我一想,为什么总是要求学生做习题,而不做实验呢?课后,我邀请了8位同学,分成4组,让他们比赛:制作“存活”时间最长的生态瓶。实验器材很简单:盐水瓶、水草、小鱼等,但是,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是一个尝试、错误、思考、纠正、不断改进的过程。
2.实验“鉴定骨的成分”在教材中已经不作要求了,但是在习题中却出现了这样的实验题,于是教师在课前只要稍微做点准备:稀盐酸、鱼骨、培养皿等,就能给学生呈现一个5分钟的演示实验,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我事先把一根长长的火鸡的尺骨用稀盐酸浸泡2天,当学生看到鸡骨头能弯曲成一个圆圈时,那种惊叹、那种表情清晰地表明他们喜欢生物课。
四、开发实验室的功能,用实验使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神的绝佳场所,笔者认为,初中生物课仅安排在初一初二年级,他们的升学压力相对较小,有较多的课余时间,生物课就该让他们在实验室多“折腾”:生物实验室的窗台上、实验桌上,就应该有很多的瓶瓶罐罐,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向光性,尝试无土栽培和植物的扦插,培养草履虫等等。生物实验室里应该有学生忙碌的身影,有他们的欢声笑语,实验室应该留给他们终身难忘的美好记忆……
中学生物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是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本校的部分毕业生上高中之后,选择了生物,就是因为觉得初中时生物课“有劲”“好玩”,这是对生物课注重实验教学的最好评价了。诺贝尔奖不是做作业做出来的,很多时候都是玩出来的!开发生物课程资源,强化生物实验教学,彰显生物学科特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