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沃土

作者: 路秀明

摘要:针对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也就是不但要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话可说,还要充满灵性,富有朝气,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

关键词:兴趣;观察;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58-001 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怀有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怕写作文,又不得不写,因而背上了不轻的思想包袱。如何让学生的作文自然,活泼,充满灵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构。

一、兴趣——写作的前提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要让学生以“作家”的心态,实践的精神对待作文。要想写好作文,就要让学生自己成为作文的主人。具体做法是:为实用而作,满怀希望和肩负责任是促使学生用心写作的关键。为此,我特别开设了实用作文,如开学了,写好个人写作规划,放假前写好收获体会;写应用文要注意格式,写了好作文要收入个人作品集……如此,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也有了欲望。但想要写好作文光有兴趣、欲望还不够。要使学生写出内容具体有条理的作文,必须引寻学生阅读大量课外书籍,指导增加学生的词汇,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抄写本,把在阅读中读到的好句子摘录下来,注意知识的积累,这是学生作文提高的又一个好办法。每位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更多的读者认可,为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我们还主办了作文周报,四人一组轮流主办,人人有发表的机会。心中有了读者,所有学生都特别关注个人作文水平的提升。主体作文教学在遵循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又构建起了各具特色的教学课型。主要有:感悟生活课;阅读积累课;素材导写课;话题导写课;日记促写课;精品导写课;自主写作课;活动导写课。总之,我们要以各种方法、形式来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二、社会——写作的舞台

陶行知先生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以应济社会的需求。”社会是个大舞台,它具有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各种公园、博物馆、展览馆、名人纪念馆甚至工厂和农场等,还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台的作用,尝试让学生做小记者,对有关人士进行采访,到社会上搜集作文材料。只有尽可能让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才能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并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认知。

语文是社会性很强的人文性学科,它需要社会广泛的关注,共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口号:让所有的文化环境都成为学生习作学习的阵地,让所有的活动都成为语文实践活动。因此,我们注意把优化作文教学与优化大语文环境结合起来。注重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注重优化外围环境,赢得家长的支持,给孩子一片美好空间;注重优化课堂环境,让学生作文灵性飞扬。例如开学的第一单元后面布置学生写寒假趣事,我就将它调到开学第一天做。学生刚过完寒假,同学之间一个月未见面,当然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趣。安排在开学第一天来个寒假旅游漫谈会,他们当然乐此不疲,有话可说。因为事先不告诉学生要写作,他们更是畅所欲言,谈得津津有味。在此基础上再借鉴例文,有选择有重点地写下自己向大家所谈及的旅游中难忘的见闻,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到字里行间去。由于说得畅快,写得及时,学生写出的文章都十分鲜活。然后在进一步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习作和大师们的做一比较,教者及时把学生的精彩处给予肯定,更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写作积板性。

三、生活——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实的生活里具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如果引导得当,学生就能自觉地从校内外沸腾的生活海洋中去体验与感悟,让多彩的生活进入学生各自的作文,真正实现作文内容生活化,学生的作文材料一定会像“丰盈而不枯竭”的泉源,“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的溪水。

生活是多姿多彩、日新月异的。老师同学、父母兄妹、村居美景、乡土风情,人心所及,处处皆文章,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写日记、写书信、写生活随笔、写读书笔记等形式,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日记、书信、生活随笔、读书笔记等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学生写起来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并在构思练笔中达到用笔说真话、说实话、抒真情的境界。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习作的内容和情感都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通过生活实践活动训练学生习作,在学生接触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作文,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要通过生活体验,提供生动的作文内客,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熟悉要写的事物,获得情感的体验,然后训练习作,让作文与生活达到同步、统一,这不仅能达到学生习作有话可说,说真话的目的,而且还省时,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应该是贯穿作文教学始终的主线。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阅读,多练笔。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 “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总之,要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世界,充满想象和幻想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及纷繁复杂的人生。让学生在现实的基础上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出实在的事物,丰富的想象;就能说真话实话,抒真实情感。

因此,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点”,把学习性练习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真实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领悟运用作文的规律,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写作,才能不断地从生活中得到感悟,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