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与艺术性的精彩融合

作者: 郭瑞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沈峰老师的课堂教学是生活化的,同时,教学设计上求实和创新精神并重。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艺术;生活化;求实;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59-001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

一、课堂教学之“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语言的实质就是交际,交际的环境就是生活。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表达和交流。因此,学生学英语一定要与生活相结合。

在沈老师执教的一节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6 Let's go by taxi上,课一开始,就利用当天借班上课这一情境,借助和孩子们相互问候,为新课的教学创设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接着通过:This is thefirst time for me to come to Baoying.After class where shall I go?来引导学生们当导游作介绍,并引出新课的教学。沈老师还设计了四个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运用。

沈峰老师生活化的英语课堂,并不仅仅体现在她精彩的教学环节设计上,还体现在和学生交流的真情实感上。在沈峰老师的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7 A letter to a penfriend课中,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班上孩子给外国小学生写回信交笔友。下课后,很多孩子举着他们手里的信封疑惑地问沈老师,这里面真的会是外国朋友写的信吗?沈老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学生们非常兴奋,他们将要回信给一个真实存在的外国学生,他们还将有可能与外国小学生成为真正的笔友!

在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6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 -课中,处处可见真实的生活场景。她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class?”某位学生竟然答道:“I'm going to the toilet.”这样的回答应该是老师所未料到的,但是沈峰老师却继续追问了下去: “But where is it?Doyou know?”因为学生在陌生的学校上课,不知道厕所位置,所以回答:“Sorry,I don't know.”沈老师便说: “So,after class,you are going to…”这时别的学生会说:“ask the way to the toilet”这样,机械的句型训练就演变成了真实的生活交流。

二、课堂教学之“艺术性”

下面结合沈老师在2007年1 1月“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观摩研讨会上的牛津小学英语Unit8 A camping trip的E、F、G、H板块为例,谈谈沈老师课堂教学的独特艺术。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

沈老师运用教学课件创设了四个情境:(I)Before a camping trip,the children are in the kitchen.由此引出了G部分的教学;(2)Thechildren are going on a camping trip.处理歌曲What do vou have?;(3)The children are at a camping site.引出短文学习;(4)This evening, thechildren have a masquerade。制作面具并描述它。在各情境支撑下,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We/ThevfYou have-He/She/lt has-相互交流,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紧扣主题,有效建构语言知识。

沈老师紧扣单元内容主题,各个板块的教学中都渗透语言主题,帮助学生有效巩固了句型We/Thev/You have-He/She/It has-

(三)注重创新,培养创造能力

沈老师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ll A boy and a girl时,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处处设有悬念。呈现课文介绍Nancv时,用Flash课件将她的个人信息做成了一本故事书,可以一页一页地翻看。请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来介绍南希,孩子们当然很感兴趣,比拿英语书读上好几遍的效果都要好。这一做法近年常常在大型观摩课上看见,这是对沈老师的创新之举的高度肯定。

学生每天机械重复单调的课堂问候语,既感到枯燥无味,同时师生间又缺乏情感交流,完全就是一种形式而存在着。沈老师总是和学生进行自然的口语交际,例如T:I'm Fannv.Do you want to knowsomething about me? You can ask me any question vou like.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到她的课中来了。沈老师在教学英语歌曲时也有创新意识。沈老师的课文内容复习到歌曲的过渡非常自然,和课文内容也是有机的结合,绝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放松。

在沈老师的课堂上,无论是三年级的学生还是六年级的大孩子,自始至终都能饱含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反思我们平时的英语课堂,不禁心有所感。只要我们能够像沈峰老师学习,多研究她的教学艺术,我们自身的教学就会有不断的进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