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课“美景”飞扬

作者: 徐艳

摘要:新课改以来,小学美术教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依然存在着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活力。为了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寻找出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0-075-001

课程改革以来,美术老师都在寻找教学上的改变。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常态的美术课,教学方式单一,美术课上得不像美术课,教学中普遍存在“非美术化”的问题。我在美术教学中,注意创设不同的“美景”,让学生在各自的“美景”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1.课堂导入,新颖有趣

美术课的导入犹如一场精彩的演出,首先要有引人人胜的序幕,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渐变》一课前,我通过互联网收集了有关这一课题的信息资料。上课伊始,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再配合旋律优美、节奏轻快的音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很快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课堂中图片的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学生对课题很快地就能理解,创设了渐变绘图的前提。当这组图片欣赏作为新课导入的环节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神色,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对老师制作的精美图片发出由衷的赞叹。电脑动画的运用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色彩渐变的情景之中,学生们议论纷纷,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都感觉到了渐变的神奇和美丽。但学生由于绘画知识缺乏的限制,怎么也搞不懂其中的原理,于是我顺势而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渐变》的绘画过程。”这样通过创设情景导人,学生“疑”中生趣,趣中生“情”,强烈的探究欲望油然而生。

2.教师示范,发挥魅力

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能使技法操作过程一一呈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对美术的感知,并激发创作热情。我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技法示范和引导的同时,更多的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有自我展示的空间。

在四年级美术的《巧扮文具》一课中,我在进行示范教学的时候选择了启发式的示范。从有一定制作难度的、但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形象人手,并且让学生参与到老师的示范过程中。示范时,我选择一支普通的铅笔,先让学生说说想将这支笔扮成什么?然后选择了用卡通人物进行示范,用卡纸在铅笔上示范制作了一个人物的面部,有五官,但却没有将头发制作出来,让学生说说这个头像还可以添加些什么?怎样添加?根据学生的要求用两到三种不同的方法添加造型夸张的头发,然后再让个别学生上来帮助添加几件不同的物品。很快,学生的兴趣就调动起来了,这时候,我接着提出问题:除了扮作成卡通人物之外,还能怎样装扮?除了铅笔,我们还能将什么文具进行装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接着进行创作。很快,经过学生的巧手装扮,造型各异、生动形象的文具就呈现在了我们的课堂上。

3.教学方法,灵活有效

教学时,我把课堂和游戏相结合,创设适合学生生长的游戏环境,让课堂融于学生的游戏世界,让教学呈现学生的生活原态,在悄无声息中使儿童的知识结构与课本知识对接,并相互作用,学生在参与游戏中主动建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得到生长与发展。

在教学《老师和同学》一课,我先出示班上某学生的剪影,创设“猜猜他是谁”的游戏,使学生的关注点都集中到人物形象特点的观察与分析中。学生努力地理性审视,猜出了8-9个有类似外形特征的“她”。接着,我提出究竟是不是她们中的一个呢?任意选择脸上的某一个部分“看一看”,“画一画,猜一猜,谁是这个样子的”。这样,一步步揭示人物五官特点,露出剪影真相,同时也一步步冲击着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同学们被惟妙惟肖的形象所折服。他们在看、画、猜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在频繁地进行审视形象、建立表象,比照对象的过程中对五官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直观感知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锤炼与生长。

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有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4.尝试体验,注重过程

美术教育的价值目标在于引发儿童的审美情感,体验美的形式和内容,体验实践活动的过程,并在体验过程中,使自己的审美能力、情趣和表现能力得到可能的提升。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

在《下雨哕》教学中,先播放视频,让学生观雨,体验生活中的雨景。小雨,淅淅沥沥;大雨,雨点连成线;暴雨,风夹雨,雨打人。听雨,进一步感受雨的魅力。小雨,滴滴答答;大雨,哗啦啦啦;暴雨,地面泛白。说雨,下雨带来的变化。然后表演,让学生直接用肢体语言再现雨中的情景,深入了解雨中的装扮及动态。最后,赏析雨中的画面(画家的作品,学生的作品等)。盛大的多感官体验,多维度体验下雨的环境、人物、动物等的变化,体会用多种绘画手法表现雨中情景,感受真善美。

体验就是美,美就在体验中。

5.课堂评价,恰如其分

在美术教学中学习评价是对美术学习效果的价值判断,是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的手段,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学《动物乐园》一课,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泥塑动物的方法,我以感悟、合作、审美、创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先摸一摸、评一评泥塑动物哪个地方塑造得最生动?再评一评老师设计的泥塑公鸡怎么样?角色互换的评价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展示的平台,孩子们争相评述自己的观点,对教师的范作指出不足,提供改进方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师生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共识、共享、共进,评价角色的互换不仅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让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协作性、创作的灵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美术课的各个环节犹如不同的“美景”,每个景点都要精心布局,用心实施,才能让学生在美术课的“美景”中流连忘返,让美术课“美景”飞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