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作者: 张纪廷

摘要: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布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作业向趣味训练、探索创新、自主选择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51-001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查和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目前很多地区的很多学校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都进行了研究,很多老师结合本校本班实际,制定出了一些具体的办法来,对学生布置的作业量和书写时间有一个具体的规定,促使作业合情合理。对作业设计也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作业形式灵活多样,注重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从而避免机械单一,有效的防止学生厌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改变“完成任务式”作业。提高作业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所规定的作业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这充分说明学生对作业兴趣的重要性。《新课标》中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以兴趣开始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完全是兴趣起主导作用。小学生天真活泼、好玩爱动,因此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要多进行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还要让孩子们把课堂上与同学一起玩的游戏带回家,即完成数学游戏作业,让孩子在和家长的游戏中轻松完成作业。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复习到当天所学习到的知识,还可以创设父母与子女相处的机会,加深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如一年级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让学生用扑克牌做“找朋友”的游戏。拿出10以内的牌,当一人拿出一张牌(一个数),另一个人马上拿出另一张能和它组成今天所学过的数的牌,并同时说“几和几能组成几或者几能分成几和几”。这样,就可以布置关于数的组成的游戏作业,让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如果今天学到了9,妈妈拿出了4,那么孩子则要拿出5,并同时说:“4和5能组成9,或者9能分成4和5。”

二、改变“统一标准式”作业,提高作业层次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论述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中,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新概念,明确指出:“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作业亦是如此,要使学生具有适度的作业动机,必须以学生的认识为动力。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相平行的作业,才能产生学生的心理需求,过难的题目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挫伤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单调、枯燥的作业,开启不了学生的思维,相反还会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之后,可设计如下的作业:

1.部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完成基本题:

25÷4=

37÷8=

62÷9=

15÷7=

20÷6=

18÷5=

22÷3=

15÷2=

2.基础相对较好,但智力并不突出的学生完成提高题:

□÷□=6-…2 39÷□=□……4

□÷3=7…□

□÷□=□……6

3.对于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则可以布置一些带有思维冲浪形式的作业,如小红带了23元去买花,先花了6元买了一枝玫瑰,剩下的钱准备买菊花,菊花2元一枝,她可以买几枝菊花,还剩多少元?

此种设计可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挑选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的作业,并且充分体现新课标“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精神。

三、改变“单一书面式”作业,提高作业应用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更要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贴近身边事物,有利于实际应用的数学作业。

如教学“米和厘米”这一单元,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的实践活动,测量铅笔、书、课桌的长度。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柞、一步和一庹大约是多长。一柞大约长( )厘米,一步大约( )厘米,一庹大约长( )米( )厘米。让学生在以上实践l生作业中体会到米和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米”做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厘米”做单位。同时了解量物体需要选择相应的工具来测量,很有兴趣地感受一种奇妙的现象: “身上有尺。”知道这样的尺在日常生活里可以用来估测,这样在实际应用中掌握了本单元的内容。

四、改变“封闭完成式”作北。提高作业开放性

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作业的开放性就是让学生在数学作业中,通过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作业。

如教学“元、角、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作业:

①小朋友最喜欢吃哪几种水果?

②小朋友今天下午到水果店或超市了解各种水果的价格,购买两种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③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算出找回的钱数。)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处处离不开数学。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为此,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有效的完成,让他们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要充分关注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从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实用性、开放性出发,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成功的幸福感,去感受成长的乐趣。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