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地“问”,“问”的艺术

作者: 徐燕

摘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思,不能释疑。”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诱使学生意识到新的知识同自身原认识结构的矛盾,形成冲突,激起疑点,满足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愉悦心理,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的获得成功。由此可见优化课堂教学提问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课堂提问;明确;体验;类比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52-00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思,不能释疑。”课堂提问是一种艺术,在体育教学中,优化课堂提问,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清境,诱使学生意识到新的知识同自身原认识结构的矛盾,形成冲突,激起疑点,满足学生获得成功后的愉悦心理,从而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的获得成功。

由此可见,优化课堂教学提问显得尤为重要,关注“问”的艺术,实施艺术地提问,能为学生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让课堂波澜起伏,错落有致。

一、对症性提问,凸显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于一节课而言,其实就是一个核心。难点则是某个环节难于掌握的部分。在体育教学教师总是会采用不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解决课堂重难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简单的结合物理演示法提出问题,能有效解决课堂上的重难点。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常会出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滚动时不圆滑,造成翻滚不过的技术性错误。这是由于学生在翻滚时没有低头、含胸造成的。于是,我通常会用一个篮球和一块长方形木块做演示,分别用力推篮球和木块,组织学生观察,反复几次,再提问“为什么篮球会向前滚动而木块不会呢?”学生会纷纷举手回答。学生了解了这个原理后,在滚动时会尽量的做到低头、含胸,滚动圆滑。

在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或引导学生发现教学或学习中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要紧扣技术原理这条主线,将技术重点、难点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如还是在前滚翻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在滚翻时,总是不能向前滚动。问题在于没有蹬地、提臀。于是我通常会用一个篮球来做演示,分别让球处于静止状态和用力推球让球滚动起来,反复几次,再提问“篮球怎么会滚起来?”学生纷纷回答。再问“我们要向前滚起来,力从哪里来?”从而在滚翻中学生会慢慢体会到借助蹬地获取向前的速度。

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一步步的解决,不仅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寻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更快掌握和运用技术。

二、体验式提问,紧扣教学重、难点

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设置多种形式的活动场景和活动方式,使学生经历不同主题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去感知、观察、思考,获得相应的感悟与情感体验。此时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问,更能让学生抓住重难点,从而获得掌握技能的方法。

例如在短跑教学中教学重点手臂摆动有力,如何设计提问,抓住教学重点,我设置了三个不同的游戏。第一个游戏,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做一个简单右手抱篮球跑。第二个游戏,同样的几个小组,做抱两个球跑。第一问:“抱一个球跑的快还是抱两个球跑的快?”生答抱一球跑得快。第三个游戏,不抱球跑。第二问:“三个游戏,哪一种跑的最快?”生答不抱球跑得快。再问:“为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手臂可以摆动”。通过三个游戏的体验,教师的提问,学生马上抓住了教学的重点。

三、类比式提问,化解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起点,围绕教学重、难点,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类比提问。这样的提问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拓展师生问答活动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师生双边互动的有效性,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教学重、难点,让体育课堂更加精彩。类比式提问有情境类比提问、联想对比提问、悬念类比提问、动作类比提问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提问。

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为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课堂上可以利用小竹竿作为练习的器械,教学生跳各式各样的花样竹竿舞。此时教师就要仔细观察,特别是男生会出现单腿跨越跳过竹竿。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机会,让学生再来观察用单腿跨越跳过竹竿的这位同学的动作,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跳竹竿和跳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不能利用竹竿来学习跨越式跳高?”

生1:跳竹竿和跳高都有跳的动作。

生2:动作很相似,变化一下就是跨越式跳高。

这时,教师向学生说明刚才这位同学跳的动作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跨越式跳高的雏形。并引导学生再次以竹竿为器械进行跨越式跳高的分解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动作的比较,自主探究跨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和动作要领,不知不觉中将教学重、难点一步一步分解,化难为易,为更好的开展跨越式跳高练习奠定了基础。

像“能不能利用竹竿来学习跨越式跳高这一项技术”动作,通过对比设计提问,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在竹竿舞的基础上自主探究跨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和动作要领,不仅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了动作的重、难点,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的提问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更精湛更切合教学实际的课堂提问,定会为突破体育教学重、难点创造一个良好的思维机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