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美术欣赏与评述课中的应用
作者: 王海芳摘要:美术欣赏课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提高美术欣赏教育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化时代,我们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使美术欣赏课更简易、新型、交互、愉悦,满足学生个体自我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欣赏与评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74-001
在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了,知识经济呼唤着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在美术课程中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存在诸多的联系,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
一、丰富的网络资源充裕了欣赏课的内容的内涵
何为欣赏、评述?简而言之,欣赏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体验、评判和再创造的心理过程,评述则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评论、评议、叙述。提高小学生美术学习的欣赏评述能力,落实在日常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掌握自身的学习方法,唤起知觉体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价值认识和判断。
而在传统课堂中,欣赏课中除了听老师介绍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信息来源了。这就大大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人美版六年级《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会将故宫的图片播放,教师像导游一样介绍着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接受的信息量有限。然而信息化的教学设计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制作一份关于故宫的幻灯片,然后进行讲解。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
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欣赏课的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中,主要通过挂图、课本、范画和录像等有限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利用如此的教学工具学生很难生动、快速的掌握欣赏课的教学内容。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教学快速的提供课题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使得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极大的满足了学生欣赏需求,从而提高美术新授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大师画我也画》中,欣赏毕加索、梵高的美术作品,他们的代表作品非常多,如果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就不可能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对他们的代表作有较全面的观赏和分析,学生更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课前将选好的作品运用PPT软件做成多媒体课件,在作品边上附上文字说明和作品图解分析等,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系统的,连续的,反复的欣赏他们的代表作品。这样一堂课就能较轻松的让学生多多欣赏他们的作品,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机会和空间。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能够最大程度上展示作品具体可感性,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能提高学生参与艺术实践、艺术讨论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学会用新的视觉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上欣赏课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能为美术欣赏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应,激发同学们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同学们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由于教学材料有限,在欣赏时视觉效果较差,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的作品为数字化图像,画面精致逼真,可以展示全图,又能局部放大欣赏。例如欣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作品是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814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等等,在这样的画面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局部放大,就能更清楚的观察到画面中细小部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到作者的画风。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能最大程度上展示作品具体可感性、生动鲜明性的艺术形象,形成时间、空间、立体式的艺术审美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与艺术思考,达到提高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视觉传达是教师无法用语言讲解来取代的。
四、现代信息技术大大的提高了学生欣赏评述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的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学会网上收藏自己喜爱的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并可以与同道中人进行讨论交流,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自评和互评,甚至可以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你的作品,而富有创造力的作品放在了网上,给观赏者带来了审美享受。例如在《故事里的人》,把班级学生所有的制作成品放在我的教室中,每个学生的作品边上附上小作者的照片。上课时,在指导学生如何欣赏泥塑作品后,就让学生们自由欣赏,然后在下面加以评论,学生充分的利用了网络,对欣赏的作品进行了互评。这样的评论就一改以往你一句我一句的评论方式,大大增加了评论的频率和效率。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网上展示出来,心里也非常的高兴,同时通过评论也了解到了自己作品的优点及不足。
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恰如给每个学生一双可以穿越时空的慧眼,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尽情的徜徉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充分感受到美术带给我们的愉悦。信息技术走进了每一堂课中,学生真正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体会到它从图像、声音、文字、影像以及网络等方面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使美术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了一门“集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美术课的教学成为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