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的快乐教学
作者: 张向楠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能力的差别展开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世界中自由翱翔,感受美术的魅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小学美术;快乐教学;有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90-001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涉及到舞蹈、音乐、美术、戏剧等多方面的艺术活动。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美术课,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感悟,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美术的快乐教学。
一、创造愉悦教学氛围,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愉悦的氛围能够让学生身心放松、舒畅,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自由的想象。如在《贴鼻子》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贴鼻子”,有的学生将鼻子贴到了脸的外部,有的学生将鼻子贴在额头上,还有的学生将鼻子贴到了眼睛上,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在游戏似的活动中,学生轻松的认识了人体头部的构造,对各个器官的位置及其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对各部分的最佳比例有了深入的认识。这次教学活动充满着欢声笑语,在学生自我表演,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二、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使教学陷于枯燥乏味,如将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施快乐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卡通大亮相》时,在讲解各种各样的卡通时,我运用录像手段让学生充分欣赏卡通,来认识各种各样的卡通玩具,并引导学生赏析各种卡通的外观内构的审美价值,这些卡通玩具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课堂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电化教学融形、色、光、声为一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是一种在一般课堂上难以达到的高功效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广。
三、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激发浓厚学习兴趣 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笔者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手拉手,找朋友》一课时,由于这一课是学习认识色彩与线条,并运用色彩和线条画一张画,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根据《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美丽的染纸》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先让学生闭着眼睛随意的用红、黄、蓝三种颜料水在生宣纸上涂抹,之后看看宣纸上的颜色。学生惊奇的发现纸上的颜色不止三种,而是多出了几种来,由此产生了兴趣。教师则可以顺水推舟,让学生看教材上的折叠与浸染的方法,自己动手跟着教材上做一做,孩子们生龙活虎的动手了,一些同学染出了漂亮的颜色,一些同学则通过揉、揪等方法创造性的染纸,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着,快乐着。此外,表演、多媒体教学、竞赛等方法都可以给课堂增添活力,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又可以调节课堂氛围。为了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乐趣,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快乐。又如在《有趣的人物动态》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各种人物动态有清楚的认识与了解,教师可以亲自表演各种动作,或者让班上几位学生上台表演,当同学们看到生活中熟悉的动态时,既感觉亲切,又可以很好的消除紧张感,让学生觉得有趣而生动,学习兴趣自然高涨。
四、重视教学环节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成功的一节课,从开始就应引人人胜,让学生的精力很快集中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对新课的导人应作精心的设计。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美术课一般要求教师在15~20分钟之内作少而精的讲解示范,余下的20~25分钟是学生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溶进自己的审美情趣;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点拨;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启发提示;对好的作业,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可让该生谈谈其作业的构思、方法等,使其他同学从中得到启发。由于作业时间较长,课堂气氛容易显得沉闷,为使学生保持一种快乐状态,作业时可用录音机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音乐。通过音乐情景激发学生情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课堂结构也优化了。
小学美术课堂的绘画不是为了让儿童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是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自由的发挥。如《鱼的画法》教学中,先让孩子们观察玻璃缸里游动的鱼,然后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中见过的鱼,画出来。孩子们思维活跃,有人画了睡觉的鱼,有人画了游泳的鱼,有人画了红烧鱼……让学生沉浸在美的世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就不可陈旧单一,不能以“像不像”、“美不美”作为衡量小学生美术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评价只会扼杀学生创造的天赋,关闭他们想象的大门,无法真正实现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教学应该建立在小学生童真、童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之上,才能够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能力的差别展开教学,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陕乐的世界中自由翱翔,感受美术的魅力,体会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