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范读回归小学语文课堂
作者: 罗文静摘要:范读,是教师把自身对教材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示范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语言规范,吐字清晰,感情真挚的范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和技巧,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关键词:范读;朗读方法;感知文本;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92-001
范读,即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范读,是教师把自身对教材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示范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范读,是朗读教学中最原始、最朴实、最有效的手段。课文示范朗读既是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又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范读现状
(一)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今天,语文教学一改往日的教学常规,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越来越多,相比之下,教师的读书声却越来越少,甚至教师范读在一些课堂上已“销声匿迹”。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多次、反复朗读课文,学生读书流于形式,看起来“书声朗朗”,实际上多是在无目的、无指导、无反馈的情况下进行,使学生逐渐养成了“拖腔拉调”唱读、指读等不良的朗读习惯。
(二)在教学手段日益走向电教化的今天,范读也有了很多形式,如多媒体朗读,磁带朗读等。我们常能看到这样一种场景:在完成任务似的播放完录音朗读后,教师开始不厌其烦讲解朗读的技能,分析课文内容,接着要求学生站起来读,但几名学生朗读后,教师都不甚满意,却也只得作罢。
二、教师范读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教师经常给学生正确的、有感情的范读和领读,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得到一定的语感训练。 新课标把“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弱,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很难体会到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很难进行有感情朗读,加上没有相关情感体验,他就不可能读懂文章的意思,更加不可能读出文章的味道。此时,教师优秀的范读就可以为孩子的朗读打开一盏指路明灯了。如教师示范读一两个自然段,让学生边听边想:刚才老师是以怎样的语速、语调读这两个自然段的?为什么要这样读?在思索中,学生感悟着语言内在含义、味道和形态,体会着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着语言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其次,教师的范读不仅给学生知识的传递,更多的还有课文情感的表达。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通过有感情范读,有时候甚至一句一句地进行领读,让学生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感情细腻而丰富的人。朗读的教师应该是集各种情感于一体的人,而这些情感在朗读时要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所要表达的是什么,这样的示范性朗读时间一长,就能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训练。学生逐渐从老师的朗读中领悟了语感,体会了感情,然后仿读,学生会更一步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当我的范读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时,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深深地打动他们,学生们体会到了母亲对子女的爱,更感受到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教师的深情范读唤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再次,教师的朗读示范,能有效的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朗读的规律和技巧。 低年级学生还不能读好某些语句,或者不能完全把握朗读的基调时,教师就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和范读了。教师在范读时要注意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让孩子们在范读中体会到不同标点符号的停顿方法及所表达的语气。有的句子比较长,教师在范读中就要有意识地朗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时间长了,学生们能不知不党地从教师的朗读中学到许多朗读的技巧,很快就会掌握朗读停顿的方法,朗读课文的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第四,教师精彩的范读,比多媒体朗读更有亲和力、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电教媒体高水平的朗读,虽然是学生模仿学习的理想范本,但朗读者都是表达有专长的人,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相比之下,教师贴近学生实际的范读,抑扬顿挫,深情并茂,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和表情,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视自己的老师为偶像。精彩的范读会提高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更加喜爱老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也就会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教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教师在范读课文的时候,还可以适时加入动作、表情,甚至根据学生的反映适时停顿,留给孩子“回味”的时间,这也是多媒体范读所做不到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范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范读可以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榜样。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领会思想感情。教师范读是形象具体的、富有情趣的,是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体验语文学科,丰富情感体验的最佳途径之一。 让教师范读回到小学语文课堂,多些范读,多给孩子树立些榜样,让孩子真正的学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