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 张建平

摘要:《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这就重视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巨大潜力的学生的存在,把学生看作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指明了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品质,合作能力和探究习惯。

关键词:发展需求;心理特点;自主实践;个性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095-001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时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根本在于改革,在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创新改革。《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这就重视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巨大潜力的学生的存在,把学生看作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指明了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自主品质,合作能力和探究习惯。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呢?我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些尝试。

一、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教学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材料而言,新教材为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很好地利用这个条件,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节,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列出简单实验的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教材的编写可塑性很强,给每一位教师留下了创造的空间,设计的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最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思路清晰明确。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使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拓展教学内容,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但动手实践绝不等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不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是有明确目的的富含思考性的数学活动。

案例中,学生先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了共识:用摸球的方法进行判断,哪种颜色的球被摸出的次数多,说明这种颜色的球的个数可能就多。此时的动手实践目的明确,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考着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出新的想法,并通过动手实践探索问题的答案,最后打开盒子进行了验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从而感受到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学习到了科学探索的方法,发展了合情推理的能力。

案例中针对学生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判断事情的发生与否,以为“不太可能就是不可能,很有可能就是必然”,将可能发生与必然发生混淆起来这种普遍存在的错误,在学生已经获得结果的情况下,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如果把这几个球放回去,再摸一次,会摸到什么球?”“会不会一定是白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可能性”的含义,并进一步理解事情发生的确定性与随机陛。更多的是在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维活动,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的思想。

三、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教学从矛盾开始,而以往这个矛盾常常由教师想当然的揭示:学生可能不明白哪些,教师就讲哪些。这样一来,容易出现课堂上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新教材从编写中就体现了对学生创造个性的尊重。

例如课后的“想想做做”和“试一试”的练习中,大多有意的采用了开放的模式,对一个问题的解答,它没有定论,而是让学生谈谈“你的看法”,“你是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好好的抓住这一契机,尊重学生的创造个性,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作答。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教学中,尊重学生这一“固有需要”,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和恰当的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勇于阐述自己的看法。有了学生积极思考,大胆阐述自己见解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品质。

总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各种心理因素与活动,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如今新教材又为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提供了条件和支持,但关键还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如果都能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将会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3]《陶行知教育思想12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