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观察促进幼儿园保育质量的提高
作者: 张燕玲摘要:保育工作正面临着对传统保育观念的挑战,如何树立新的保育观念,探索保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是摆在我们保育工作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希望通过有效观察,帮助幼儿园教师、保育员更好的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情绪和情感的状况、各项生理机能发展等,从而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发展,提升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保教并重
中图分类号:G6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11-100-001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保教并重,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用问题引领:确定观察点,做到观察从问题开始
随着家长学历增高、生活品质提升,对幼儿教养经验学习更加深入与重视,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他们对幼儿保育的要求更加细致、更加专业。而现在幼儿园教师与保育员学历、年龄、保育经验及专业素养相差较大,部分教师重教轻保,年轻教师保育经验不足,保育员等同于清洁工,保育实践高于理论,做了说不出。我们对教师与保育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她们明白自己可以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调整并实施保育工作计划,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在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明确“要观察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如针对幼儿的问题有“幼儿是否乐意与成人打招呼”、“幼儿在园喝水问题”、“幼儿是否能在成人提醒下物归原处(放好椅子、玩具),并带回自己的物品”、“幼儿是否文明进餐”、“特殊儿童案例”等,针对教师、保育员的问题有“幼儿园主动保育工作流程”、“幼儿园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三位一体工作模式的运行情况”等等。
现在我们以9月份“分离焦虑”为例,谈谈我们可以观察些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观察。幼儿分离焦虑主要出现在小班幼儿中,所以本次的被观察对象为小班入园新生,我们需要观察:小班200多名幼儿中出现分离焦虑现象的是哪些幼儿?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幼儿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间?教师采取了哪些措施?幼儿的分离焦虑是如何克服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观察了解,让教师、保育员在日常工作中主动采取措施,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让幼儿园的教师、保育员带着自己的一些困惑、思考进入观察活动,可以使他们从一个个小问题开始观察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由线而面,不断增强他们对幼儿保育工作观察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达到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目标、保育方法、保育策略的整体理解与重构,提升幼儿园保育工作的效果。
二、用心灵观察:围绕观察点,力求多方面收集信息
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如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幼儿一日活动中收集资料,为分析幼儿身体状况、心理活动,采取保育措施提供依据。
我们用录像的方法记录幼儿在入园时的一些表现:小七班G幼儿,刚到幼儿园时赖在妈妈怀里不肯进班,妈妈在教室的门口说:“那是什么新玩具啊,快去看看。”孩子就直奔玩具而来,妈妈走之后十分钟,小朋友发现妈妈不见了,开始哭,老师拿出小汽车后,坐下玩小车,一分钟后不哭了。小五班H幼儿,进入幼儿园就开始哭,无论怎么安抚都无济于事,谁抱都不行,甚至怎么抱都不行,一边哭一边还往地上躺,中午不睡觉不停的哭,直到哭累了才睡了一会。
我们用观察量表的方法记录幼儿入园时的情况:9月1日,小三班实到幼儿32人;早晨:高高兴兴来园幼儿8人,情绪平稳幼儿10人,有哭闹情绪的幼儿14人。中午:情绪平衡能安静用餐的幼儿15人,情绪不稳定需老师喂饭的幼儿13人,哭闹不肯吃饭的幼儿4人。下午放学前能参加游戏活动的幼儿22人,不参加游戏活动但情绪平稳的幼儿8人,情绪不佳还在哭闹的幼儿2人。9月2日、9月3日……
观察活动中的观察者们是忙碌而充实的,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她们不仅在记录,更多的还是在思考,思考伴随着观察与记录的全过程。
三、用事实说话:根据观察点,努力用信息分析问题
我们对观察记录和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估,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解决幼儿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视频资料我们发现:小六班入园时有哭闹情绪的幼儿明显少于其它班级(通过了解我们知道小六班的两位老师暑假期间进行家访时,除了主动向家长了解了孩子的饮食、起居、脾气、爱好外,还准备了一些小游戏与幼儿进行互动,提前与幼儿进行了情感交流)。小一班,二天之后有分离焦虑现象的幼儿明显减少(孙教师每天早晨会亲切、热情地接待孩子,对每个哭闹的孩子都要抱一抱,让孩子觉得教师可亲可爱,从而产生一种信赖感、安全感)。
通过对量表的分析我们发现:开学第一天全园有分离焦虑现象的幼儿达到了51%,第二天全园有分离焦虑现象的幼儿达58%,第三天(第二周第一天)有分离焦虑现象的幼儿达57%,到第七天全园还存在分离焦虑现象的幼儿仅为5%。新生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只要去理解、关心、爱护幼儿,孩子们就会很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
我们尝试将保育活动中的知识点、难点通过视频、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帮助幼儿理解如何进行自我保持,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目前资源库中已有配套课件30个,为教师的教学和幼儿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方便,我们还用“个案实录”的方式记录部分幼儿行为、心理变化的过程,为广大教师、保育员进行课题研究提供真实有效的影像资料。